理财/管理威少看世界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发达国家反移民浪潮中的逆流
张少威
作者:张少威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9-03 10:49:56

作者介绍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近日,反移民浪潮在澳洲涌起。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等多个大城市前天(上周日)均出现大规模集会和游行,反对外来移民。澳洲政府谴责这类活动分裂民众,散播仇恨。

  与此同时,移民问题也是英国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政府处理非法移民(寻求庇护的经济难民)的政策也是民众最不满意的施政短板,多年来一直影响政府在民调中的受支持度。

  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存在巨大差异,贫穷地区的人为寻找更好的生活而流向富庶地区,是难以阻挡的趋势,因此移民被视为一个永久的话题。一些政客靠煽动反移民情绪,为自己争取政治上的好处。特朗普靠反移民主张争取到大量选票,在2016年成功当选总统。英、法等欧洲国家也有右翼政客靠打反移民牌而得到大量选民支持,这早已不是某个国家的孤立事件。

特朗普的反移民立场,为他在大选中争取到大量选票。(AP)


发达国家普遍反移民

  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普遍出生率低,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给社会的稳定(保证税收和提供养老金)带来威胁,因此不得不依靠新移民来维持现有的经济环境。但政府的政策与各国底层民众的利益存在矛盾,有些国家的焦点在经济层面(如英国),在另一些国家,族裔与宗教信仰成为导火索(如德国、法国),还有一些国家出现针对某个外来族群的抗议活动(如澳洲)。因此,尽管发达国家近年普遍出现反移民浪潮,但各自面临的主要矛盾却大不相同。

  印度新闻媒体的报道称,在澳洲前天的抗议活动中,有一个明显的针对目标:印度裔移民。媒体网站上有墨尔本集会的照片,现场有人举着针对性极强的口号板,上面写着“第三世界的人带来第三世界的麻烦(Third world people bring third world problems)”。显然,澳洲人的排印态度戳伤了印度人的心,导致印度媒体格外敏感。

在墨尔本的反移民集会,有示威者举起写着“第三世界的人带来第三世界的麻烦”的纸牌。(AFP)


  根据澳洲研究机构的统计数字,在澳洲非本土出生人口中,印度裔占比最高,达到大约30%,换句话说,移民澳洲的各国人当中,以印度裔最多。与此同时,澳洲新生儿当中,印度裔的占比也是最高,由此推断,未来会有更多印度裔澳洲公民。考虑到印度如今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增长能力绝非澳洲其他族裔可比,这意味着不远的将来,印度裔有很大机会成为澳洲人口中的第一大族裔。这难免在一些澳洲白人当中引起惊慌,导致出现严重的排外情绪,而遭到冲击的不仅是印度裔,还包括华裔等其他少数族裔群体。

  英国反移民的焦点在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治安。大量非洲难民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很多人的目的地是英国。他们在法国西北部海边村落搭乘小艇,跨越英吉利海峡非法进入英国。英国政府依照《欧洲人权公约》向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并对其避难申请加以甄别。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理应遣返,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涉及接受国的态度和承受能力等多个因素。对那些滞留下来的偷渡者,英国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居所。前几届保守党政府和现任工党政府都试图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包括出钱将他们送到非洲某国安置,但至今仍缺少可行的方案。


大量难民通过海路进入英国申请庇护。(AFP)


  英国政府目前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将非法偷渡者安置在英格兰的低档小旅店,但当地人强烈反对。一是安全问题,曾经发生过被安置住在小旅店的偷渡者刺死酒店职员事件,引发治安危机。二是政府要支付酒店租金,消耗大量英国纳税人的钱。媒体披露了英国内政部的统计数字,花在一位寻求庇护者身上的开支,每天超过80英镑,而今年迄今为止已有万多名非法入境者进入了英国,这笔开支与日俱增。三是这些低档小旅店本来是可以接待本土游客的,但被政府长期租用后,影响了英国人的正常使用。一些经济上并不富裕的家长本想在暑假期间带孩子旅游,入住这类较为廉宜的旅店,现在却订不到这些旅店了,令他们对政府安置非法移民的措施极度不满。

  美国一些人强烈反对外来移民,主要理由是新移民肯吃苦、愿意接受较低工资,他们抢了美国本土一些人的饭碗,因为这些人未能接受较好的教育,在如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处于底层,其可替代性较强,容易被新移民从现有岗位上挤走。

唯独日本主动增外劳

  虽然各国的情况不同,但发达国家的排外情绪是比较普遍的,甚至连一贯非常和谐、吸纳外国移民卓有成效的北欧国家,近年也出现反移民的声音,因为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不如以往那样积极,在语言上和习俗上继续保留自己族裔的特征。这与科技进步、网络普及、社交媒体兴起、物流日趋发达等多个因素有关。新移民享受了发达社会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各种福利,但并不在意识与认知上融入当地社会,这是引起当地人反感的重要因素。西欧、北美、澳洲的反移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都与这一现象有关,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奉行“多元、包容”政策带来的后果。

  与上述多国形成对比的是,日本这个西式发达国家在主动增加输入外劳,而且在澳洲被当地人针对的印度裔,在日本却成为官方欢迎的劳动力来源。印度总理莫迪上周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首相石破茂达成共识,日本将吸收5万名印度科技领域的熟练劳动力。根据莫迪本人官网上的详细资料,双方的协议还包括5年内实现50万人的相互交流,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

印度总理莫迪与日本首相石破茂达成协议,日本将吸收5万名印度科技领域的熟练劳动力。(AFP)


  日本有计划地引进外劳并非始于今日,也没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弹,主要是因为日本社会少子化、老龄化非常严重,要维持日本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引入外劳是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机械人在日本已经相当普及,但主要还是用在制造业。在酒店服务业,可以见到前台已由机器人替代了真人,帮助客人办理自助入住手续,但在餐厅收拾餐具的还不是机器人,打扫房间和清洁卫生间也仍需聘用女工。引进外劳在日本已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这恐怕是大潮流中的一股难得的逆流。

宗教在日缺乏凝聚力

  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是,对比欧美国家,日本国内宗教势力的凝聚力、号召力相对较弱,并不存在与某种宗教的对立,因此政客要利用宗教因素来分化社会不太容易。欧美国家基督教占主导地位,除了“白人至上”观念,基督教的主流地位也常被政客利用,包括推销针对伊斯兰教的狭隘观念,以此刺激民意。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后,曾宣布对中东多个穆斯林国家的人封关,这样的举动当时在美国有一定的民意支持。

  近年来,愈来愈多非洲和中东国家的难民前往欧洲,当地穆斯林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一些涉及宗教信仰的社会问题,为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构成障碍。日本的特殊环境对外来移民相对友善,这也有助于外国人在日本工作与生活,所以才出现日本大量吸收印度技术劳工的局面。然而,一旦大量印度人抵达日本,对当地社会将产生何种影响?相信各界都会密切关注,因为可能给各国带来有益的启示。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威少看世界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