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新闻工作者。90年代任驻英国记者,专职采访香港政权交接新闻。回港后长年从事国际、两岸新闻的报道和时事分析。
俄罗斯总统普京本月15日赴阿拉斯加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后,又将于9月3日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阅兵。于是在大半个月时间内,普京先后实现了与美、中元首的会晤,给俄乌战局和中美俄三边博弈都带来了涟漪和想象空间。
但这都还不是当今世界最为迫切需要看到的一场外交活动——中美元首何时会面、能否实现互访,才是今年余下时间真正的压轴大戏。原因在于,中美关系的好坏,才是决定世界未来格局的最关键因素。
北京9.3阅兵的维和部队方阵正展开训练。(美联社)
由于在近年的中美关系发展中,华盛顿属于脱勾断链、喊打喊杀的一方,北京是主张合作对话、息事宁人的一方,就容易使得外间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中美合作只是北京的单方面诉求,且只是有利于中方。
从客观事实来说,近年来美国持续对华发动极限施压,也严重破坏两国间友好感情,导致中美维系了46年的邦交关系出现结构性的倒退。然而,即使是从美方利益来看,中美合作非但不是天方夜谭,反而有其迫切的必要性。
美国扶植狼群国家遭反噬
一个令美方始料未及的危险,是近年来美国历任总统推行放任、多变而又冒险的全球战略,在全球各地点燃火头。随着这些火头的失控蔓延,正一步步烧到美国的自身利益之上。如果特朗普政府及美国深层政府人士能够重拾理性,就会发觉中美合作,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承认现实——唯有两强协调,才能避免当前的世界战略安全体系全盘失控。
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失控现象,就是美国决策层近年为制造代理人冲突,蓄意扶植或释放一些中等实力盟国的军工潜力,以期形成围攻中俄的“狼群战术”。而目前的危险处境是,正是因为美国国力下滑,反而无力节制这批“狼群”国家透过武力扩张,来扰乱并摆脱二战后国际秩序。
结果,美国“养狼伤身”,其对全球战略安全的掌控能力也遭到了削弱。换言之,美国作为全球首要军事大国,已无法有效管控一场局部冲突,避免其升级至全面战争,甚至是爆发核战。当前俄乌战争形势的发展,就最能说明美国管控能力的弱化。
事实上,由北约东扩到俄罗斯出兵乌东,本身就折射了美国国力的由盛转衰。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并没有解散北约,反而趁苏联瓦解,于1996年启动了北约东扩。就此角度而言,北约其实属于战略进攻的一方。直至2014年美欧在基辅发动“广场革命”,普京派出“小绿人部队”抢占克里米亚半岛,双方进入相峙阶段。
特朗普无法管控乌克兰形势
至2022年初,普京对乌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标志着俄方由相峙进入反攻。在经过3年的代理人战争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乌克兰阵亡170万人,正在输掉这场代理人战争。
如果俄军继续西进,美国将被迫面对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出兵乌西以扼阻俄军攻势,但如此一来特朗普政府就会陷入美俄直接冲突的危险;二是认输避战,这无异于美国对北约的领导地位,甚至是对欧洲的影响力土崩瓦解。
这就是特朗普急于和普京会晤的主要原因——他希望在停火问题上,与普京达成某种交易,避免美国陷入进退不得的窘态。但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再次曝露了其管控能力的不足,一方面普京并没有轻易给出停火承诺,而另一方面欧洲方面亦继续支持乌克兰,抗俄情绪高涨,双方在事实上都没有按特朗普的意见行事。
美俄元首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美联社)
从客观上看,在美俄于阿拉斯加讨论欧洲和平前景时,欧洲列强居然被拒之门外,证明了欧洲的衰落。但是,欧洲列强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盘算和战略思考逻辑,这包括一方面制造各种矛盾,以便继续把美军留在欧洲;另一方面,不断为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输血,力求拖垮普京政权,等待俄罗斯出现亲西方政府。
美国或被拖入核战危机
根据这套思路,当特朗普上任后提出俄乌和谈时,欧洲列强反而力撑乌国总统泽连斯基继续打仗。泽连斯基在欧洲撑腰下,不仅在白宫当面顶撞特朗普,更远程偷袭了俄罗斯位于远东的核战略机场。乌国偷袭核设施,分分钟可能引发普京的核反击,特朗普对此后知后觉,足见其非但无法制止其欧洲盟友的战略冒险行为,反而可能把美国拖入一场核战危机。
泽连斯基在欧洲各国支持下,偷袭俄罗斯核空军基地。(资料图片)
欧洲目前一方面执意要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将中国断然排除在和平进程安排之外,就是试图继续燃点乌克兰的代理人战争,根本不在乎乌国人民伤亡。按照欧洲列强的战略思路,如果乌克兰战线彻底崩溃,她们还会在东欧另觅代理人战场,最有可能是罗马尼亚,或策动巴尔干半岛政变,继续消耗普京政权,以保障自身安全。
但普京政权遭到持续消耗,导致欧洲权力平衡彻底倾斜,却未必最符合美国利益。基于俄罗斯仍旧是核武大国的事实,如果普京的继任者没有倒向西方,反而更为鹰派,甚至采取更为激进的核战略战术时,将使得美国在冷战后期历经千辛万苦、与俄罗斯达成的消除核对抗努力化为泡影。
日本军事冒险的潜在冲击
另一个狼群战术失控的现象发生在东亚。美国近年透过向日、韩提供核伸延威慑,加剧东亚地区核对峙态势,并不断给日本的扩军修宪开绿灯,试图透过强大的日本军事力量,在太平洋一侧牵制中俄。
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日本等国利用俄乌战争的机会,迅速向北约招手东进亚洲,并强化与欧洲中等国家,如英、德、意等国的军工合作;二是日本政坛极右翼势力抬头,极右翼民粹政党参政党在7月参院选举中崛起,自卫队也出现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苗头。
最新公开的消息指,日本海自护卫舰“凉月号”去年7月闯入中国浙江海域,被中国海军连发两炮警告。这说明,本栏去年7月发表的《日舰疑下克上闯浙江,海自遭满门查抄》一文判断属实——凉月号当时是蓄意硬闯中国海域,在遭中方连番开炮警告后,仍不肯即时停船。
日本海自凉月舰去年硬闯中国领海。(资料图片)
凉月号为何要硬闯中国领海?美国过去指望透过释放日本军事潜能来牵制中国,但若日方某些势力反利用突发事件,把中美推向一场冲突呢?这就极可能戳破美国在西太平洋影响力的泡沫,成为后者退出第一岛链的转折点。
特朗普政府愿意看到这个结局吗?因此,中美正铺排的这场元首峰会,也许议题的核心不在于美方还能不能推行极限施压,而是如何避免被“狼群”反噬。实际上,现在看来也只有与中国实现共治,才能协助美国在自身制造的混乱局势中继续掌舵。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