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于1972年加入香港《大公报》,至移民加拿大前已升迁为编辑副主任,且为报社撰写与财经有关社论。于1999年回流香港,并受聘于证券行,创办研究部,和任研究部联席董事高职,对金融经济更具深度专业。于2006年转职NOW电视,任财经台主持及评论员,对香港、内地以至欧美经济金融动态作专题深入分析,和每日接受观众电话的个别股票问咨,以图表技术和基本因素简明扼要提供专业意见,深为观众欢迎;为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报章、杂志、财经网站撰写财经文章、专论
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于2025年1-7月份的增幅由上半年的两成六收窄至两成四,乃受“政府债券融资”倍增的强力拉动,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净融资”不是少增或多减,显社会融资市场发展不平衡,有待回稳改善,使金融市场更好地发挥全面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良佳作用。
政府今年加大债务总规模促增国债融资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所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国社会融资的总规模增量于2025年1-7月份累计23.9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即使同比增长高达23.9%,却非与旺之象,理由为此数相对于1-6月份累计22.83万亿元所增26.13%少增2.23个百分点,亦低于1-5月份的25.8%和1-4月份的28.3%升幅。
最令人关注的,为社会融资市场主要依靠个别项目所挺始有快增,特别是(一)“政府债券融资”,增量净额于2025年1-7月份累计8.9万亿元同比飙升1.2倍,并于整体社会融资额度23.99万亿元所占比重高达37.1%,较1-6月份的占比33.53%提升3.57个百分点,对社会融资市场有强大导向,现时颇有以点盖面之概。
相信“政府债券融资”于2025年会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其中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和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或12.8%。政府的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和要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和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相信社会融资市场会相当认受。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逾四成
政府债券的发展,本应有利于推动商业融资的发展,但情况却非如是,融资市场近期只有(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项目有比较良好的表现:于2025年1-7月份累计22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7亿元或53.07%,较1-6月份累计1707亿元增40.6%之况有明显提升,意味经济稳中求进发展促使非金融企业以股票形式融资需求转殷,上海及深圳股市回稳尚俏则发挥到多方融资作用。
问题是是有多个社会融资项目,有不同程度转差之况,特别是(三)“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于2025年1-7月累计减少2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减1243亿元或36.1%,但相对于1-6月份净减少557亿元,7月份出现净减1639亿元之普,而6月份实际减少1875亿元扭转上年同期尚增之况。此项可在一定程度意味境内的商情有待改善。
至于(四)“委托贷款”,于2025年1-7月份减少68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16亿元或20.24%。“委托贷款”是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而委托业务银行会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人通常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亦有个人,属可靠性和稳定性相对颇高的融资。
(五)“信托贷款”,于2025年1-7月份的净增量累计159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480亿元或48.17%,有待改善。“信托贷款”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将委托人存入的资金,按指定对象、用途、期限、利率与金额等发放贷款,和负责到期收回贷款本息的一类金融服务,委托人在发放贷款的对象、用途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又可利用信托公司在企业资讯和资金管理方面优势,增加资金安全性,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信托贷款企业债券未贴现汇票等仍须加以改善
增量减少的项目还有(五)“企业债券融资(Enterprise Bond)”,于2025年1-7月份的增量累计为1.43万亿元,比上年少增1849亿元或11.18%。此为股份公司而在中国有一部分属非股份公司发债,通常是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获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特别是非股份公司的企业机构债券融资。
凡此,可见社会融资市的发展尚属疲弱,而更大问题在于发展并不平衡,必须大力支持和开发,让商业社会的发展有更多和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支持,国民经济才有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