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5-08-20 09:09:41
“民青局内地专题实习计划”旗下项目“敦煌青年实习计划2025”已圆满举行。此计划旨在让大专院校学生深入了解及推广敦煌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深化对国家的认同感,并提升文物保育意识。
“敦煌青年实习计划”是青年广场2016年起展开的“探艺敦煌”系列活动之一,今年迈入第五届,旨在让青年人认识敦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今年的实习计划于6月9日展开,7月21日完结,共6个星期。计划涵盖培训与实习两大部分,首3周实习生在敦煌研究院导师的专业指导下,探索敦煌莫高窟的各个洞窟、历史遗迹及展示中心,深入认识敦煌研究院及莫高窟的历史及文化,并与当地学者交流。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常任秘书长林雪丽(前排左四)与一众实习生,在敦煌研究院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校长边磊(前排左五)的带领下,走进莫高窟,近距离欣赏中国千年文化瑰宝。
培训担任世遗讲解员
学生们亦参观了治沙工程,从而了解当地的保育工作,包括石窟、壁画及环境保护。经过3周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实习生正式成为莫高窟的实习讲解员,并于其后3星期向游客导览和讲解洞窟的奥秘,宣扬敦煌文化。
开营仪式于敦煌研究院举行。
参与“敦煌青年实习计划2025”的学生背景多元,不仅包括历史、中文、艺术等与敦煌文化直接相关学科的修读者,更不乏来自法律、心理学、工程学等跨领域的青年。
实习生们在进行导赏员实习培训。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修读文化管理的李宛帧表示:“这次敦煌实习让我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体会。能够亲身走进莫高窟,感受那些千年的壁画带来的震撼,并跟随专家学习保育知识,这不仅是学术上的提升,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会将这份感动带回香港,向更多朋友分享敦煌的魅力。”
实习生黄靖淇(图右)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讲解。
实习生温煜民实践所学,成为敦煌莫高窟的实习讲解员,为游客导览和解说洞窟。
千年石窟壁画感受历史
另一位来自香港大学修读艺术史的实习生田雨禾则表示:“站在莫高窟前,千年艺术的震撼直击心灵。作为艺术史学生,我终于亲眼见证课本中那些斑斓色彩如何在洞窟中绽放生命力。每一幅壁画都在诉说着东西文明交融的故事,每一尊彩塑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最令我动容的是敦煌守护者的坚持,看到研究员们十多年持续地记录颜料变化,修复师们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吋壁画,我真正理解了‘莫高精神’的深刻内涵。”
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历史及教育系四年级的黎梓煊同学,以成为老师为志向。他曾完成中学实习,在敦煌为期6星期的实习对他而言是一次独特且意义非凡的经历。黎同学认为,敦煌实习不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更是一次将历史、文化和教育结合的跨学科实践。在敦煌,他接触到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献,亲身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让他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历史,而不仅限于书本上的文字。
扩阔未来职业想象
余俊豪是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四年级学生,对他而言,敦煌实习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下相结合的宝贵机会。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四年级余俊豪说,敦煌实习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下相结合的宝贵机会。
实习期间,他运用了中文专业知识,例如古汉语、文学史等,来理解和分析敦煌文献中的内容。他认为,这次实习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应用,更是让他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结合的机会。透过亲身参与讲解或研究工作,他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在历史传承中的重要性。
对于即将踏入社会,余俊豪坦然敦煌实习对他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他认为,这次经历让他接触到文化保育、旅游讲解等不同范畴的工作,拓宽了他对中文系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想象。这段实习经验不仅能丰富他的履历,更可能启发他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文化传承结合,为未来的工作方向提供新的可能性。
而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工程系的实习生凌恩栢则分享:“作为一个工程学系学生,我对敦煌文化神往已久,这次实习提供了宝贵机会让我沉浸在这个文化瑰宝之中。我惊讶于古人在建筑和艺术上的智慧,也看到了现代科技在石窟修复中的应用。我希望未来能运用我的工程专业知识,为文化保育贡献一分力量。”
图片:大会提供,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