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两周前我在本栏《中国GDP早超美,成世界最大经济体?》谈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5年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0.7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34倍。
另一个机构世界经济组织(WEO)则认为,此估算在物价上有缺点,更准确的数字应是43.2万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炎黄子孙多会高兴,但我们不应忘记,中国人口为美国的逾4倍,人均GDP仍颇有不及。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的增长率能否一直高于美国?若如此,中国的综合国力便会愈来愈把美国抛在后面,人均GDP也逐渐逼近美国。中美经济的对比,前景比现状更重要。我们可先作一些定量分析,再谈文化及制度因素。
一国的经济增长快慢,简单而言,取决于3大要素:资本量、劳动力(包含数量与质量)与生产效率,即所谓的“全要素生产力”。我们可逐项替中美两国作比较。
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一国的资本愈多,生产能力便愈大。资本的积累要靠投资,投资比率愈高,愈有利未来的生产能力,但资金用在了投资之上,今天的消费自然会相应减少。换言之,投资率高低,是一种平衡取舍;减少今天的消费有利于资本积累,亦会提高未来的产量及消费,反之,今天消费增加,便意味着将来消费要减少。
中国近数十年来,近半的产值被省吃俭用储蓄起来,资金又被用在投资未来之上。2024年,中国GDP的40.61%被用作本土投资,另外贸盈余是GDP的2.84%,后者的出路主要是投资在外国的债券之上,亦即借给外国,让她们可以增加消费或投资。当然中国可收回利息。
美国的投资率可远不及中国。2024年,美国的投资率是GDP的21.74%,但要注意,她的储蓄率只是GDP的18.65%,为何她的投资率可高于其储蓄率?除了靠储蓄外,她投资的资金从何而来?答案是靠外国的投资。2024年美国的总投资额是63,459亿美元。
华资本积累超美,利经济增长
至于中国,我们可用IMF估算的购买力平价GDP,40.61%的投资率等于16.54万亿美元,是美国的2.61倍!由此可见,中国资本积累远快于美国,资本因素可使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高于美国。
劳动力如何?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跌至近1,即每名妇女一生人平均只生育1名子女。美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在下降,2005年是2.06,2021年跌至1.66,去年回升至1.79,但这恐怕并不持久,原因是这暂时的回升是要补回新冠期间大家不敢生育。我们也要注意,美国人口及生育率都很受新移民的影响,近年美国排外,对人口增长有影响。从上讨论可见,美国人口增长有限,将来甚至可能下降,但中国人口下降速度较快。对中国来说,这不利GDP的增长,但人均GDP却可因人口下降而上升,况且中国近20多年大力投资在教育上,人口的质素可补充人口数量的下跌。
美自毁长城,生产效率势落后
更重要的因素是生产效率的进步速度。生产效率受科技影响甚大,若科技进步快,有可能创造出大量可赚到钱的投资机会,使到积累的资本有用武之地。中美两国生产效率谁快一点?
显然是中国更快。我曾经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作过估算,发现她过去20年年均增长率接近2.9%,但贸易战及新冠对此有负面影响,现时的增长率可能暂时跌至1%左右。我翻过旧金山联储局对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在1954至1964年间,她的年均增长率曾高达2.1%,但在过去10年,已跌至0.7%左右。美国的科技实力不可轻视,但她近年胡乱打压大学,大削研究资金,不啻自毁长城,过去10年年均0.7%的生产效率增长率在未来恐会保不住。反观中国,多种指标都显示其科技创新进入井喷期,所以生产效率进步速度当会领先美国。
由此可见,未来10、2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的GDP增长仍会开足马力,跑赢美国。我估计增长率比美国可高出3个百分点。
除数据外,我们尚可一探世界大势。美国搞了几十年霸权,现在维持霸权地位成本高昂,她会很感吃力。作为霸主,她要其他国家听她指挥要靠两招,一是对听她话的,有利益可分派,二是有军事或经济实力可威吓她们。美国总统特朗普现时没钱可用,千方百计要盟国交保护费及挥起关税大棒,她的盟国能不起异心乎?只要时机适合,美国得到的国际支持会有所下滑,美国从其他国家借债愈来愈难,而且要为旧债偿还巨额利息,其国力自然会受到掣肘,更无资金投资未来。
美精英焦虑,未来发展势受限
美国的政治制度也出了问题,连续3次选举选出的总统,不是伪君子便是真小人。美国人才济济却有此结果,不能不使我们反思其制度出了什么问题。对此,美国的精英充满了焦虑感,从著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认为的历史已到达终点,西方制度已达至高至完美,到现在被中国超越,美国的精英已不再从容淡定,十分慌张。此种心情亦反映在美国外交政策的错乱。如此的态势,美国未来的发展会有局限。
【知识库】何谓“全要素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指在资本(如机器、设备)、劳动(如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出的产量增加部分。
-举例说,如一间工厂的员工数量和设备都没变,但产量却提高了,那么这个提升就可归因于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力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如自动化、AI应用)、教育与技能提升、管理制度优化、组织创新、效率改善等。
(本文原载于8月29日《香港经济日报》)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