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5-08-28 12:46:00
现今不少人爱网购,动一动手指,货物就可以顺利到家。内地有一对爱网购的母女,家中经常囤积用来承载货物的纸箱在家,结果检查发现双双罹患血癌。有专家分析罹癌原因很大可能与这物有关,呼吁大家网购时要多加留意。
劣质纸箱暗藏一级致癌物
台湾营养师黄品瑄在Facebook专页上载影片指出,家中堆积的网购纸箱不仅占空间,更可能暗藏甲醛、苯等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的有毒物质。她引述个案,指一对母女因长期囤积劣质纸箱,疑似吸入挥发性有毒气体,最终双双罹患白血病(又称血癌),提醒大家正视纸箱带来的隐形健康威胁。
高温加速毒物挥发 呼吸道、皮肤恐先受害
黄品瑄解释,部分劣质纸箱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含甲醛的油墨或黏合剂,这些物质在高温环境下极易挥发至空气中。长期暴露可能导致:
呼吸道刺激:引发咳嗽、气喘等过敏反应
皮肤病变:接触后出现红肿、搔痒
免疫系统损伤:增加罹患鼻咽癌、血癌风险
她提醒,尤其是网购纸箱来源与成分难以追溯,风险更高,更加不宜囤积在家。
3招降低暴露风险:勿囤积、避高温、保通风
黄品瑄提出实用建议:
定期清理纸箱:避免长期堆积,减少有毒物质累积机会
保持室内通风:加速挥发性物质散逸,降低空气中浓度
远离高温环境:勿将纸箱放置阳光直射处或暖气旁,防止高温加速毒物释放
黄品瑄强调,甲醛与苯常见于家具、油漆中,但大家常忽略纸箱也可能成为污染源。她建议,网购后尽速处理包装,若需暂时存放应选择通风处,并优先选择标示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健康风险。
6类常见环境致癌物
台湾家医科医生李唐越指出,环境荷尔蒙可以透过空气、水、食物及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与累积在人体内,进而危害健康。生活中常见环境致癌物有以下6类,应尽量避免。
1.溴化阻燃剂(BFRs):家具、衣物防火涂料恐影响发育
溴化阻燃剂(BFRs)广泛用于床垫、沙发、窗帘及电子产品外壳,以提高防火性能。李唐越表示,BFRs中的“多溴二苯醚”具有高脂溶性,化学结构类似甲状腺素,可能干扰胎儿及青少年成长。环保署毒管处过去公告指出,此类物质不易分解,长期接触恐导致内分泌失调。
2.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不黏锅、食品包装藏危机
PFAs因防水、防油特性,常见于不黏锅(如铁氟龙涂层)、烤箱纸、爆米花袋及快餐包装。李唐越警告,PFAs半衰期长达4至5年,易在人体累积,且研究显示可透过胎盘传给胎儿,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美国环保署(EPA)已将部分PFAs列为“可能致癌物”,建议民众避免高温烹调不沾锅,减少使用一次性防水包装。
3.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化妆品、食品防腐剂恐扰乱激素
Paraben是常见的防腐剂,用于化妆品、保养品及加工食品。李唐越解释,此物质可能模仿雌激素作用,过量接触恐增加乳腺癌风险。欧盟已限制部分Paraben用于儿童尿布,建议消费者选购时留意成分标示,优先选择“Paraben-free”产品。
4.双酚A(BPA):罐头、收据热感纸是主要来源
BPA多用于罐头内衬、塑胶容器及超商收据热感纸。李唐越指出,BPA会模仿雌激素,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成人不孕。卫福部已禁止婴幼儿奶瓶使用BPA,建议民众避免加热塑胶餐具,并减少触摸热感纸后直接取食。
5.塑化剂(Phthalates):PVC制品缓释毒素,飘散空气中
塑化剂赋予塑胶柔软性,常见于PVC地板、雨衣、玩具及香水。李唐越强调,塑化剂未与塑胶牢固结合,会逐渐释放到空气中,经呼吸或皮肤吸收,可能影响男性生殖功能。研究显示,孕妇暴露于高浓度塑化剂环境,恐导致胎儿生殖器发育异常。
6.戴奥辛(Dioxin):燃烧废塑料产生,列“人类一级致癌物”
戴奥辛主要来自垃圾焚烧、工业排放,会附着于空气微粒或沉积于土壤、水源。李唐越警告,戴奥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暴露可能损害免疫、神经系统,并导致畸胎。建议民众远离露天燃烧废弃物,食用肉类、鱼类时去除脂肪(戴奥辛易累积于动物脂肪)。
长期接触恐增致癌危机
这些生活环境中的毒素会透过经常接触或吸入,累积在体内且不容易被排除,长期会诱发癌症。李唐越续指,这些环境荷尔蒙只需要极少量就能够影响身体技能。它们能够伪装成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产生致癌性代谢物。以下综合一些可能诱发的隐患,包括男女头号癌症杀手:
女性:乳癌、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男性:前列腺癌、睪丸癌、不正常性发育、降低生殖力、脑下垂体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其他:大脑神经内分泌障碍、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不全、脂肪堆积、代谢紊乱
10招远离环境致癌物
如何避免生活中的环境荷尔蒙?李唐越建议,从日常用品和食物入手减少摄入环境荷尔蒙,当中包括一些使用习惯和饮食器皿,例如不少人会习惯直接不洗穿上新衣,或是贪方便快捷经常吃外卖或加工食品,营养不均衡之余,亦会导致肥胖,从而增加患上癌症的机会。
1.使用玻璃产品代替塑料制品
2.不要用塑胶制品装热食或微波
3.若非用不可,选择1、2或5标签的塑胶制品
4.减少罐头食品和加工品
5.补充维生素A、B、C、E、GSH谷胱甘肽
6.多喝水,多吃绿叶蔬菜
7.少吃肥肉或在做饭时把油脂沥干
8.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9.勤洗手、减少皮肤接触
10.慎选涂抹擦洗的产品,新衣服过水再穿
资料来源:家医科医生 李唐越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