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著有《我做妈剧停》一书,撰写“市场”及“职场”两大类文章。经常与不同机构及院校合作举办Marketing及职场座谈会。
facebook:我做Marketing
email:iDoMarketingHK@gmail.com
DJI刚于8月初公布推出自动扫地机械人Romo,产品价格由4,699人民币起,产品定位为高阶巿场。这次Romo主要卖点是,DJI将无人机多年累积的经验同技术放入Romo,如无人机识别障碍物感应器、路径规划导航技术等,能大大提升扫地机械人效能。产品虽然受人注目,不过新产品推出背后亦有几点值得大家留意。
DJI多年来主要专注于休闲娱乐产品,但这次则转型进军家用电子产品领域,为何DJI会有领域转型的决定,而不继续专注自己强项无人机?另外何会选择扫地机械人而不是其他家电?虽说这次开发Romo时亦有使用无人机技术发挥其长处,但无人机识别障碍物等技术的核心卖点是,能够于高速飞行中分析及闪避障碍物,将该技术放入扫地机械人作为卖点,确实有点牵强,只能说大才小用。
其实近年无人机/手持摄影机巿场越趋成熟,竞争对手与日俱增,要于同一巿场作突破的话成本相对地高。高成本研发新技术/产品亦会推高产品定价,加上环球经济不景气时大众对休闲娱乐产品需求减低,产品定价过高令大众却步,最后销量同回报率可能好低。相反,转向于技术层面相对较低的扫地机械人上,打入一个较大众化、巿场较广的领域,作小试牛刀的话风险相对可控。再凭着DJI多年来在科技产品上打造的品牌价值,这次Romo尝试打入高阶巿场,产品价格就算高一、两千元,大众仍会接受。如果一切顺利,家用电子产品巿场相信是DJI未来的大势。
但从另一角度看,DJI这次由一个已饱和巿场走进另一个饱和巿场,其实都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当经济不景时,品牌价值难以长久成为企业营销引擎,大众消费时较为谨慎,多数以实用/性价比高为主。而DJI进入巿场小试牛刀,消费者亦以同样心态购买其产品,如日后并未有作为科技巨头般的突破,品牌价值就好快耗尽。第二,国内科技发展飞快,质量高、价格低的产品每日推出,核心价值要如何继续发展才能站稳阵脚。最后是关税战,关税令成本上升,美国将来或会禁用中国制无人机及其他产品,降低DJI巿场份额,亦是另一大隐忧。
虽然这次DJI转战家用电子产品时,从营销策略中见到他们尝试找出巿场痛点,用另一个角度切入巿场。但如要在这个竞争激烈市场跑出,暂时观察应该还有一段距离。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