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有消息指出,特首将会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核心课程,并订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这是回应全球科技变革的重要一步,笔者早已认为,未来教育无可避免要作出根本性修改,AI教育应列为等同中英数一样的基础科目,以协助学生融入未来的智慧时代。事实上,AI早已令市民头痛不已,除了担心工作岗位有可能被取代,同时更忧虑子女未来升学选科的取舍,因为不少过去被视为“天子门生”的热门科目,现今因AI而风光不再,如果子女选了已经“日落西山”的学科,有可能担误前程。所以,及早让学生学习AI基础,有利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装备学生迎接新挑战。
要令香港在创新科技方面保持竞争力,参考内地的发展方向会是明智之举。国务院早前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战略,不少地方例如广东省随即落实执行,制订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试行纲要,落实AI教育,建议小学低年级以体验为主,高年级及初中阶段注重理解与应用,高中则集中于项目创作与先进技术实践。
内地在AI教育上全面规划,为香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图片)
这些做法不但展现了内地在AI教育上的全面规划,也为香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香港中小学课程的AI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若能借鉴内地的分阶段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方式,将有助香港加快制定本地AI课程纲要,并纳入必修课程。举例来说,针对香港现实情况,小学生可透过游戏学习AI基本概念,中学生则可学习编程语言、算法和AI工具操作,并进行跨学科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技术层面,笔者认为,AI教育必须加入伦理和价值观的培养,毕竟AI已经颠覆人类的想象,能为善者,善莫大焉,若为恶者,亦万恶渊薮,所以社会必须教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内地政策强调要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香港亦应在初中课程加入AI伦理与社会影响的内容,包括私隐保障、数据安全及未来职场的挑战。未来可考虑由大学负责进一步研究AI伦理,制定适合中小学的教材,并与业界合作,推动相关教育的深化。
笔者认为,AI教育必须加入伦理和价值观的培养。(envato)
为了让AI教育与科技发展保持一致,笔者亦建议,香港也应仿效内地成立专责机构,例如“人工智能教育委员会”,由教育局、大学及业界代表组成,负责统筹课程设计、教师培训及平台建设。这个委员会可以定期检讨课程内容,制定教师培训标准,促进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并建立AI教学平台,支援个性化学习和教学分析。香港近年在AI产业和研究方面投入不少资源,例如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推动基础研究,但如果教育未能同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技术领先、人才不足”的问题。
AI教育不只是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更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政府若能在施政报告中展现推动AI教育的决心,除了打造一个完整的AI教育生态圈,更可藉此将智慧城市的概念传遍整个社会,让香港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