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港是港非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香港应对破纪录黑雨的机制与优化之道
李慕飞
作者:李慕飞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8-11 15:09:55

作者介绍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2025年8月初,香港经历了有纪录以来最密集的黑色暴雨侵袭,天文台在短短8日内四次发出黑色暴雨警告,其中8月4日深夜至5日清晨更两度发出黑雨警告,中间仅隔约6小时,刷新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短间隔纪录,第二次黑雨更长达11小时。面对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政府已成立“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尝试彻底改变早年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才动员的习惯,以主动模式应对重大事件,过程当然甩漏难免,或作出错误决定,但这次官员穿着背心制服严阵以待,指挥各部门紧急应变,倒给人感觉到专业的态度,相信不少市民都感到满意。笔者估计,政府会重视这次的经验,并以此摆脱过去市民认为“不做事”的恶评,成为施政重要方针。政府一直尝试各种方法争取民意支持,但往往事倍功半,这次或许找到合适的门路。


   暴雨期间,政府各部门迅速启动协作机制:渠务署派遣超过180支紧急应变队伍,在全港巡查及清理240个易水浸地点;土力工程处实时处理20宗山泥倾泻报告,通过临时加固斜坡、清理道路淤泥等措施确保通行安全;民政事务总署则开放十个临时庇护中心,各区关爱队主动探访受影响居民并提供物资支援。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灾情,暴雨次日主要受灾区域的道路积水和泥沙已基本清除,交通恢复正常。若非及时清理水浸黑点,后果难以想象。笔者记得政府在回归前后的时间,甚少主动出击,通常暴风雨后才派人善后,危急时往往只靠消防员及警察“顶硬上”,像这次实时大规模动员部门人员到前线部署,过去未曾见过。


上周暴雨期间,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的官员穿着背心制服严阵以待,指挥各部门紧急应变。(陈国基fb图片)


   尽管新制有效,但仍有多项环节需要提升。在预测与预警方面,由于暴雨通常会突然发生,导致部分市民在上班途中遭遇黑雨。天文台透露,他们以AI预报系统“风乌”,在一星期前已捕捉到雨带将覆盖广东沿岸,能够较早对强降雨预测提供基础。AI天文预测将会是大势所趋,未来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深化AI模型应用,利用AI系统分析大气条件与历史资料,争取将突发性强降雨预警提前至一至两小时,为决策预留缓冲时间。值得留意的是,土力工程处的斜坡监测系统亦已初显成效,其整合地质结构、倾斜度与雨量的AI风险评估模型,为山泥倾泻预警提供了新范式。此类技术若能扩展至全港低洼地区的水浸预测,可进一步前置救援部署。


   另外,信息传达与公众教育亦需加强。7月10日提早宣告停课事件,导致市民对超前部署产生质疑,政府首要就是清楚向市民解释为何需要超前部署,及作决定时的基础,以得到市民理解及支持。不过,老实说,政府做决定前没可能不知道当天学校有众多活动,教育当局或许需要作出认真检讨。市民或许最关心停工机制,有建议可朝弹性化发展,现行指引未充分考虑区域性暴雨差异,可探索分区暴雨警告机制,当个别区域雨量达黑雨水平但未触发全港警告时,允许该区先启动局部停工,减少非必要出行。另外,当发出红雨警告时,政府可考虑预早告诉市民发出黑雨的可能性,让市民及早准备。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港是港非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