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笔者前一周在本栏指出,网约车在严格规范化下,将因成本大增而难以吸引司机参加,笔者听到不少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岂料近日事件出现了戏剧性变化,曾经强烈反对网约车合法化之的士业,近日有商会表态支持政府。此变化令笔者相信,政府这次是经策略性考量,一方面不再容许网约车非法载客取酬,同时以严格条件规范,令合法网约车走上高收费的高级路线,与的士作配合性发展,政府亦利用此契机迫使的士业改善服务及发展车队制。政府的算盘若能打得响,规范化正是一箭双雕的妙绝好计!
近年政府积极推动网约车合法化与规范化,回应市民对交通多元化的需求,实则背后有深层次盘算,藉此改写的士与网约车的竞争关系。据建议内容,政府拟透过准入制度、牌照配额、保险要求及车辆标准,让原本非法营运的网约车取得合法身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显著的营运成本上升,包括车辆维护、平台抽成及牌照费用等,使得司机利润大减。有网约车司机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新制下的收入无法维持生计,预料将有大量司机退出市场。虽然名义上“合法化”是一种进步,但实际效果是参与门槛提高,平台难以维持目前2万至3万名司机(多为兼职)的规模。笔者在前一周已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
随着网约车合规成本上升,网约车逐渐演变为高端服务模式,提供较优车型与附加服务,但价格亦超越的士。这意味着原本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约平台,将不再具备普及性。在此背景下,合法化变成“水至清而无鱼”,政府以规范为名,实则促使网约车改变市场路线。
在网约车成本增加下,是的士业改革转型的好时机。(Envato)
值得注意的是,的士业界原本对建议强烈反对,不惜提出罢驶或司法复核,然而建议一出,有代表行业的商会,近日公开表态支持,此变化大概印证了在规范化下的士行业或会出现重生机会,新制下,反令的士业拥有改革空间。政府亦提出引进车队管理、服务标准评估等新元素,协助的士业转型,进一步拉高服务质素,重新赢得市民信任。所以,对的士行业而言,可能是“拨开云雾”的好机会。
政府长期陷于两难困境,一方面网约车是世界大势,但另方面付出高价牌费合法经营的的士业亦不能置之不理,所以利用这次规范化创造出发展的新契机。政府在两线推进之下,一方面杜绝非法载客取酬,一方面以网约车高成本间接促成的士改革。结果,的士服务能全面提升,市场更清晰;网约车则转为高端选项,形成清楚的服务层级分野。在政府眼中,这或不只一箭双雕,更是一次市场改革。
然而,政府能否如愿,笔者相信仍存变量。首先是市民对高价网约车未知是否接受,其次是的士能否真正改革。假如的士质素未提升,网约车又失去吸引力,政府将陷入尴尬局面。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