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著有《我做妈剧停》一书,撰写“市场”及“职场”两大类文章。经常与不同机构及院校合作举办Marketing及职场座谈会。
facebook:我做Marketing
email:iDoMarketingHK@gmail.com
人到中年危机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较负面的特征,而其中之一就是“声大大,没货卖”。因当年成功,但可惜今天已经风光不再,现在能力又未能东山再起,最后只能依靠吹嘘或炒冷饭式数说当年功绩,希望令人觉得自己今天依然风彩。其实品牌同人一样,好多时公司去到瓶颈位多年未有突破,产品同品牌又未能为公司创造新价值,就只能沿用以前策略走下去。就算强如国际巨企苹果,在刚刚9月最新发布会中亦有不少“中年危机”的表现。
缺乏思考
发布会同过去几年一样,又一次没有主题同定位,能用一句说话作总结,“新品比上一代厉害了”。每年炒冷饭式发布会,推出如上年差无几的产品,强调一些大部分人未必需要/受用的效能升级,都是中年危机令人尴尬的表现。虽然外观同效能有变,其实细心看变化并不太大重要,但放弃思考推出创新产品,现产品为出而出,给人有点为发布会“凑数”的感觉。
当中有点令人费解的是,竟然为主打轻薄iPhone Air推出专用外置充电。产品因其卖点而出现缺点,再出另一产品去凸显其缺点之余并将卖点抹去,变回“non-Air”,营销策略令人不解。其实只要将外置充电定位为所有手机型号适用,再将外置充电介绍内容放到发布会后段,减低对iPhone Air电量不足缺点的联系性,只作简单微调,效果已经大大不同。这种欠缺全面思考表现,令产品同充电器变得两头不到岸。
自我吹嘘
虽然Tim Cook同团队开始减少过分重复而无意义嘅形容词(其实都仲有好多),但就出现另一尴尬事情,苹果用咗不少篇幅谈及自家产品如何帮人嘅功绩。即使佢哋用VOC(voice of customer / 客户评价)呢类软性手法制作内容,但身为国际巨企,愈多篇幅谈自己伟大功积,就只会令事情愈尴尬。每个品牌都有一个身段、有一个高度,再者苹果一向以“用科技改革人类”见称,产品销量同巿场声音就系成功证据,过分自吹自擂能见到苹果缺乏自我品牌定位的认知。
无货卖
唧牙膏式推出新产品/新功能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亦不例外。而这次其中一个“亮点”是新耳机实时翻译功能,虽然巿面早已出现类似的翻译机/智能眼镜,但总算是这次发布会亮点之一。不过其后有人实测该功能后发现,翻译的实时反应仍有好大改善空间,感觉是一个未完善的产品。另外,翻译功能其实并非新耳机专用,部分旧耳机亦能使用,即可能去年已开发该功能,只是留待今年的牙膏时所用,又再一次为发布会“凑数”。
巿场竞争激烈亦未能推动苹果进步,选择吃老本、继续消费大众对苹果多年信仰,都不反思如何发挥自身独有竞争价值。要“用科技改变人类”还是“用销售改变股价”,是苹果未来几年的课题。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