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开学后,不少家长忧心发现孩子出现专注力不足、学习困难或社交障碍等问题,Cecilia便是其中一人。
Cecilia女儿六岁,刚刚上小一,才开学不久老师觉得小女儿上学不对劲,于是找来社工帮忙,结果社工将其转介到专业人士处检测,结果发现Cecilia女儿患有自闭症和专注力不足,所以急于前来求诊。
Cecilia说:“谭博士你好,知你一向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女儿检查后发现自闭症和专注力不足,她才刚刚入读小一,担心会影响她日后的学习,同时也不想将她转到特殊学校去。请问从你中医的角度来看,她何解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我答:“这些表现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肾主骨生髓,髓汇聚于脑。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容易导致心、肝、脾、肾功能失调,从而影响神志活动。”
Cecilia续问:“怎样分辨是什么脏腑出现问题呢?”
我答:“三大常见证型与表现。
1.心肾不交型
这类孩子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困难。中医认为心火不能下降温煦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肾不交,脑髓失养,神志不宁。这类孩子往往还伴有睡眠不安、多梦易惊等表现。
2.肝郁脾虚型
常见情绪不稳、易怒或沉默寡言、食欲不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气郁结影响情绪调节,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无法上荣于脑。这类孩子可能伴有腹痛、大便不调等消化道症状。
3.痰迷心窍型
表现为反应迟钝、言语不清、行为刻板。多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蒙蔽心窍所致。这类孩子通常舌苔厚腻,体型偏胖或虚胖,不爱活动。”
Cecilia紧张地说:“女儿就是经常睡眠不稳,夜半惊醒,现在可以怎么办呢?”
我答:“针灸治疗:醒脑开窍,安神定志。
针灸治疗以整体调节为原则,常用方法包括:
头部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等穴可直接调理脑府功能,促进大脑气血运行。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为诸阳之会;四神聪环绕百会,共奏宁神益智之效。
体针选穴:内关、神门宁心安神;太冲、合谷疏肝理气;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这些穴位配合使用,可调节相应脏腑功能。
治疗需根据个体辨证选穴,通常每周3至4次(视乎个别案例),八周为一疗程。临床观察显示,坚持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儿童的注意力、情绪和社交能力。”
Cecilia续问:“谭博士:请问你对我女儿的日常生活有什么独特建议?”
我答:“把握三餐黄金时间:早晨7至9时(胃经当令)和中午11至13时(心经当令)是调理重点时段。早餐应温热易消化,午餐可适当加入宁心安神之品如莲子、百合等(建议服用前可先咨询注册中医)。晚餐适宜7时开始。
感官刺激平衡法:现代儿童感官刺激过度,建议每天至少有1小时“感官休息时间”:减少声光刺激,进行安静活动如绘画、拼图,帮助心神内收。
穴位按摩家庭法:家长每日可为孩子按摩耳穴(心、肾、神门点)5分钟,以及手掌劳宫穴3分钟,有助安神定志。按摩时力度轻柔,以孩子舒适为度。
顺应自然作息:秋冬季节应早卧晚起,春夏则早卧早起。顺应自然规律有助气血调和,改善专注力。晚上9点前入睡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尤其重要。
情绪疏导独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影响专注力。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如:太极、游泳)疏导肝气,而非单纯压制情绪。每天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接触自然光线。
中医治疗自闭与专注力问题强调整体调理、标本兼治。除了专业治疗外,家庭的生活调理同样重要。家长应保持耐心,建立规律作息,提供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与成长节奏,理解与接纳是康复的第一步。
中医调理需要时间和耐心,一般需要3至6个月(视乎个体差异而定)便可看到明显改善,家长应保持合理期望,与医师密切配合,共同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Cecilia说:“长知识了!感恩女儿有得救!”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