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张翠容,资深新闻工作者,亦是著名的女战地记者,专注国际新闻采访及评论;曾服务于中西媒体,只身跑遍中东地区、欧亚及拉丁美洲等地。著作计有《行过烽火大地》、《中东现场》、《拉丁美洲真相之路》、《地中海的春天》和《欧亚现场》等 ;分别获人权新闻奖及多个好书奖。
美国保守派青年意见领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被喑杀身亡,震惊美国,也震惊世界。他的不幸逝世令我们惊觉原来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局限美国,在欧洲各地以至亚洲的日韩两国,都有大量粉丝走上街头为他致哀,原因在于柯克是美国基督教福音派的青年代表,他过去的演说其实主要大力宣扬福音派的信仰核心价值,这亦代表了美国的传统核心价值,而福音派在欧洲和东亚,特别是韩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不少信徒视柯克为信仰殉难,追封他为“烈士”。从偶像到烈士,他的死更显得耐人寻味。
查理·柯克被喑杀身亡,震惊美国,也震惊世界。(AFP)
就好像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和披头士主音歌手约翰·列侬,大家对他们的遇刺,都不甘于警方只交待为孤狼行动。凶手虽然捉到了,他们都是来自寻常百姓家,一如这次刺杀柯克的嫌犯罗宾森,他解释因他受够了柯克的仇恨言论,所以动了杀机。太简单了吧,不少人不接受,硬是认为背后有更大的阴谋,引来多种揣测。
不过,首先我想在此厘清柯克不是新保守主义者,有华文媒体和评论员把新保守主义和基督教福音派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是有分别的,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与基督教福音派(Christian Evangelicalism),乃是当代美国政治中两股具有显著影响的意识形态力量。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却并非完全等同。在1980年代自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他们发现其所主张的新保守主义和福音派共享了某些核心价值观,加上福音派势力庞大,新保守主义者便主动和福音派教会结成政治联盟,但前者不一定是虔诚的福音派教徒。
新保守主义主要是一种政治和外交政策思潮,兴起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对共产主义(特别是苏联)持强硬立场、强调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和军事实力、推广民主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作为普世价值、对国内“大政府”福利政策和文化相对主义持批判态度,强调传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至于基督教福音派,主要是一种宗教复兴结合社会运动,根源于新教改革和18-19世纪的大觉醒运动。其核心特征包括强调《圣经》的权威性和无误性、个人“重生”得救经验的重要性、积极宣扬福音、关注道德议题(如反对堕胎、同性婚姻)等,很明显柯克是属于后者。
有趣的是,新保守主义者视以色列为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和关键战略盟友,当然最重要还是垂青犹太资本并与之困缚而难舍难分,而福音派中则存在一股强大的锡安主义力量,支持以色列人返回流奶与蜜之地重建以色列国,逐步夺取圣殿山为耶稣再临铺路。这个神学信念令到原本排斥犹太教的福音派,后期转而坚定站在以色列一边,以实现《圣经》的预言,我们称之为基督教锡安主义。如是者,以色列便成为是新保守者和福音派关系中最牢固的纽带之一。
新保守主义者视以色列为中东关键盟友,而福音派则支持以色列人返回流奶与蜜之地重建以色列国,为耶稣再临铺路。(Envato)
再看柯克,有人指他一直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喉舌,他所创办的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折点”,由于已成功在全美3000千多间大学校园设立分会,对年轻人的思维模式甚具影响,尤如年轻人意识型态制造工厂,只要柯克一声号召便能把年轻人动员起来。这么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青年组织,原来早被犹太金主垂青,向柯克捐出巨款支持,当中不乏右翼犹太复国主义者,目的就是透过柯克在青年社群建立支持以色列的牢固力量,美其名是巩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传统价值(Judeo-Christian values),并且强调两者皆有共同信仰根源。
令人惊讶的是,有消息指这次柯克之死竟与以色列有关,其实至今仍没有证据,但知名美国调查记者马斯·布鲁门撒尔(Max Blumenthal)在调查过程中,接触过柯克几位密友,其中一位密友奥云斯(Cadance Owens)指柯克遇害前曾表示担心以色列会惩罚他,何解?马斯指出,今年7月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学生高峰会是个关键。由于柯克的支持基础主要来自大学生和其他年轻人,他无法不考虑他们的想法。
根据多项调查,无论民主或共和党,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不能接受以色列在加沙的屠杀行为,因此即使柯克过去如何撑以色列,甚至不承认巴勒斯坦民族的存在,但死撑大屠杀将令他失去不少粉丝,如是者,他的以色列立场开始转变,在高峰会中和应大学生对以色列的批评,这当然触怒他背后的犹太金主。
马斯引述柯克密友的话,原来高峰会结束后,柯克面对金主排山倒海的压力,他不停收到金主指责的电话,电子邮箱几乎给爆了,加上今年年初内塔尼亚胡主动向他的“美国转折点”组织提供资金,他拒绝了,早前邀请他到访以色列,又遭他婉拒了,有金主告诉他,犹太复国主义者对他非常不高兴。
据柯克(左)密友所言,他遇害前面对金主压力,又因得知白宫装有窃听器后感恐惧,害怕曾劝特朗普(右)不要跟随以色列行动而遭惩罚。(Gage Skidmore/wikipedia)
与此同时,柯克又收到白宫中人向他透露,内塔尼亚胡今年破天荒踏足白宫四次之多,在他走后,白宫保安发现白宫周围设有窃听器,柯克得知后感恐惧,因他6月时才冲入白宫劝说特朗普不要随以色列攻打伊朗,还抱怨内塔尼亚胡霸道,企图向美指指点点。马斯又透露,柯克多番向友人表示,他害怕以色列会惩罚他,他感到他不能畅所欲言。
这是柯克遇害前所经历的一些事情,马斯强调,他揭露这些事情并不表示柯克之死和这些事情有关,至今亦没有证据指出以色列需要负责,不过,我们可从中明白,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为什么立刻以国家元首身份就柯克之死发悼词。柯克虽没有公职,但他以31岁之龄便能和美以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密切关系,也实在殊不简单。
无论如何,柯克的死已成特朗普武器,借机整治他眼中的敌人。特朗普在毫无证据下便直指这是极左阵营的所为,即使凶手来自共和党家庭,也无阻他向左翼阵营进行清算,这是预先拟好的剧本,一如911后推出的爱国者法,其实早在911前已拟定了,等待机会见世面而已。那么,柯克法案又何时会出笼呢?
特朗普来势汹汹要来一场大清洗行动,从学校、媒体、移民、亲巴勒斯坦团体、反以色列声音、平权组织等,相信无一幸免遭到极大打压和迫害。现在已有愈来愈多人互相举报,谁的行为不符合特朗普主义,谁在嘲弄柯克之死,谁批评以色列,谁支持巴人便是站在恐怖主义,纪律部门也真的动真格,对异见者一律宁枉莫纵,社会陷于风声鹤唳,人们比喻当今的黑暗时代为麦卡锡时代2.0,而这个源于1950年代基于反共主义,由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起对支持左派的个人与团体进行一连串的政治暴力,想不到今天再次在美国出现。
有美国学者指柯克之死对特朗普本来是个大警号,如何为社会的仇恨情绪降温应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可是特朗普却借柯克这不幸事件,反过来把仇恨成为他的武器,来推动它的政治议程,美国能这样再次伟大吗?答案显然而见。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