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媒体人,在职照顾者,照顾对象包括老友记、认知障碍患者及长期病患。 走过照护之路的高山低谷,凭着关怀和信心,与各位护老与照顾者同行。
与照顾者义工前辈喝咖啡时,提及到医院探访病人,应该如何打招呼。义工前辈自揭菜鸟时代的糗事:“我跟病人说‘你好吗’,对方立即大骂。”他差点被赶出病房。
病人要留院,状况又怎会好。前辈学乖了,从此担任医院义工时,先自我介绍,再补上一句:“我们是来关心你的情况的”,以此慢慢打开病人的心扉。遇上孤苦无依的病患时,对方连心事也侃侃而谈,可见病人最需要是真诚的关心,而不是例行公事式的探视。
笔者铭记于心,且唤起多年前的往事。先夫发病中期,为了照顾他而自顾不暇。期间,好友罹患癌症,在她最需要关心的时候,我竟然痛苦至失语。
精神上陪伴,免于离弃
当时连先夫我也安慰不了,深陷情绪低谷,既无法陪伴癌症好友,实务上帮不上忙,盲目的鼓励又怕换来更不堪的期望落差。听罢她诉苦,我还可以对她讲什么?
自以为深厚的多年友情,这刻变得如此脆弱,如履薄冰。磨蹭良久,我惟有在通讯软件,简短几句为她打气:“你已经很厉害了。虽然我不在你的身边,但我会在精神上陪伴你,关心你,捱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那未必是很好的慰问。稍后介绍了相熟的医生,让她咨询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庆幸解开了她的部分心结。当时我还未学习什么关怀或辅导理论,只是单纯地觉得,不想令好友感到被离弃,哪管只有一句尝试关怀的话,也聊胜于无。
幸运地,好友成功战胜癌魔。想起亲人也是癌症康复者,我更加念兹在兹,究竟对待癌症病人时,应该说什么,又如何避免踩雷,别把多年友情或亲情毁于一句。
如何与病人交谈,也是一种学问。(图:RDNE Stock project@Pexels)
五种探病场景,各有应对
参考Canadian Cancer Society网站,对于如何与癌症患者交谈,表达关心,有五项建议,值得参考。
场景一:如何提供支持
NG:“我知道你的感受。”
OK:“我无法真正了解你的感受,但我在这里支持你。”
因为即使同样是病患,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不尽相同,过度分享个人或别人的抗癌经历,反而为对方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专注于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以及提供支持,更有力量。
探望病人,毋须长篇大论,实在的陪伴和聆听,已是坚实的关怀。(图:Thirdman@Pexels,图中模特儿并非病人)
场景二:缓和病患心情
NG:“放松一些。”
OK:“等待是最煎熬的。”
对许多癌症患者而言,等待检验结果和治疗,充满未知与焦虑,一分一秒也是折磨。这些担心是需要被肯定的。那些“别紧张、放松些”,如隔靴搔痒,根本无法安抚,苍白无力。
场景三:给患者温暖
NG:“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OK:“我爱你”或“我会陪伴你度过每一步。”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太过敷衍,对患者毫无安慰作用。真正关心对方的话,不如让对方知道,经历手术、化疗或电疗的难关时,无论外表、情绪或体力变得如何,一样爱护对方,令他们感到温暖。
缓和癌症病患心情,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并不实际。倒不如认同等待报告与治疗的煎熬,更能同理对方的苦处。(图:Antoni Shkraba Studio@Pexels,图中模特儿并非病人)
保持正面非万能,反添病人压力
场景四:生活还是要继续
NG:“要保持正面。”
OK:“让我帮你找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探病者经常鼓励病人“正面”对待疾病,然而这是最大的地雷之一!连我自己对此也觉得很讨厌,试想面对治疗、检查、疼痛等重重挑战,可以怎样“正面”?不如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可以带来快乐的事物,例如听音乐或短暂休闲。病人一样要生活,日子一样有好坏。
场景五:别给病者压力
NG:“你要拿出勇气去对抗它!”
OK:“希望你早日重拾喜爱的事物。”
你以为赞美病人是“勇士”、“努力战斗”就是认同?对不少癌症患者而言,这是无形的压力与重担,仿佛输赢全靠个人努力,现实却是有无数的因素在背后主宰。倒不如从病人对未来的希望出发。
毋须经常赞颂病人是战士,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图:Darina Belonogova@Pexels)
回顾上述“地雷”,老实说,我亦踩过不少,特此警惕自己。推而广之,不只是面对癌症病人,就算是一般探病,一样适用。有时,我们太容易落入要正面鼓励患者的传统套路,以为努力加油才是打气的唯一方法,可惜这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
也许,抛开“要讲好话”的包袱,改为从病人感受出发,运用同理心,共情对方那一刻最需要什么,最希望怎样被理解----可能只是替病人做实事,实在地替他张罗物资,实在地陪伴,实在地聆听而不胡乱插嘴,表达真诚的关心,已经是最有力量的关怀了。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