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深耕商业地产十余载,研究范围涉及中国写字楼市场,商业零售市场,住宅市场,工业物流市场,大宗交易市场。重点关注经济走势,国家相政策的发布分析政策发布的背景,并根据国际及国内宏观及微观经济形势对执行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判。
前些天收到一个媒体记者的采访问询,问我对卖房炒股怎么看,对着微信的对话框许久无语,回想上一次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大概已经是十年前了吧?不由得感慨世事轮回活久见,卖房炒股的话题居然又重出江湖了。
中国股市的表现让投资者出现甘愿冒险卖房炒股回想起来大约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2006-2007年间,上证指数从1000点左右飙升至6124点,这直接导致了全民在资本市场的狂欢,如此疯牛让部分投资者因股市的财富效应选择加杠杆甚至卖房入市。而最近一次比较集中出现“卖房炒股”大概是在2015年,彼时上证指数从2014年年底的3000点左右一路上扬,市场一片火热,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与此同时,2014年楼市正处于下行阶段,由于前期政策干预,房地产库存达到历史最高点,降价、流拍、退房、裁员等情况接连出现,投资者对楼市前景较为悲观。在此背景下,许多投资者认为股市处于估值低点,且有政策支持,前景广阔,而楼市处于行业周期高点,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于是纷纷将房产套现投入股市,“卖房炒股”声浪高涨。
这两波股票市场的疯狂如今回看不由得让人唏嘘,因为这两次股市狂欢之后的退潮都伴随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以北京为例,中指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06-2007年的股市行情后,北京商品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从2006年的每平方米8610元(人民币.下同)上涨到2010年的20063元,涨幅超过133%,而2014-2015年的股市行情后,北京的平均房价从2014年的25086元上涨到2016年的35322元,到2017年更攀升至42789元,涨幅也超过了70%。而反观股市,2008年上证指数以5265点开盘一路下跌至10月底的1664点,而2015年的股市在6月达到5178的高点,之后到2016年1月跌至2638点,接近腰斩。股市和楼市的起伏裹挟了众多投资者,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黯然离场,这其中个人财富的变化只能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本轮股市行情上证指数从2024年9月30号开始的2832点到现在站上了3800点,再次引发了投资者的热情,在经济走势低迷,就业市场疲软,居民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股市的火热似乎变成了市场唯一的亮点,政府对资本市场大力扶持的态度以及国家队的进场也成为本轮股票市场的稳定器,2025年以来,“稳股市”多次被重要会议提及,并首次被政府工作报告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可见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之高。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而言可以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和科技产业的升级;对中国内地居民而言,他们的资产配置大多重地产轻权益,其财产性收入占比很低,活跃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提升社会信心,来自股市的资本利得可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提振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有政策托底和国家队入场,资本市场确实有了不错的表现,而反观房地产市场则仍处于一片的风声鹤唳,虽然由三道红线引发的房地产市场的急剧下滑对经济造成的打击已经减弱,但整体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况依然没有改善,2025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长始终在-20%左右徘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从2021年16.13亿平米下降至2024年的9.74亿平米,虽然从官方统计数据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化并不大,但一线城市房价下调20%,二线下调30%,四五线城市价格腰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同过去两次的行情相比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前两次股市行情正值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高速阶段,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让不管是持有住房还是投资住房都能赚得盆满钵满;而本轮行情,房地产市场短期内难以摆脱低迷走势,从长远来看,政府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有望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打掉房地产过度的金融属性,并开始把房地产列为普通消费品对待,这种改变将是根本性的和长远的。那么,一边是红火的股市,一边是低迷的楼市,冰火两重天的境况下是否该卖房炒股?
个人看法还是那句老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上帝视角,任何人都无法判断市场未来走势如何。当下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房子变现难度较大,即使是在房地产行情较好的时候,卖房周期通常也较长,可能需要数月时间,等房子卖出时,股市行情或许已发生变化。若为了尽快卖房而降价,会造成额外损失,这些损失需要在股市中赚取更多收益才能弥补,增加了投资难度。同时,房产属于固定资产,尤其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持有风险较低,而股票是高流动性、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其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将相对稳健资产投入高风险市场,是用确定性去置换不确定性,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难以承受股市的大幅波动,一旦投资失误,将面临巨大损失。最后,投资理财应对资产配置进行多元化和风险控制,卖房炒股相当于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利于分散风险。
通常情况下人很难从教训中获取经验,这其中的心理学动因是个体往往高估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历史教训往往以悲剧形式呈现,而人类对痛苦的感知存在阈值,只有当教训以“切肤之痛”呈现时,才能促使改变,但这种强制记忆会带来心理创伤,反而会抑制理性反思。因此,尽管有一再的风险提示,但面对财富的诱惑,很多人会选择铤而走险,因此难以做出理性判断。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资本市场的周期也需要投资者量力而为,谨慎行之。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