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古人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作为一位从事理财策划十多年的职业女性,我想补充一点:“女子爱财,投资有道”。女性对金钱的观念和触觉,肯定跟男性不同,这一点从我和我的客户中便可见一斑。
上日提到,我和姊妹Mandy谈起泡泡玛特(09992)这只蓝筹新贵的辉煌史。但说穿了,它其实只是一只玩具股,但它能够重塑传统玩具行业的价值链,开拓出新世代消费市场的蓝海。
传统的玩具生产商只会跟随潮流去生产玩具,但泡泡玛特却是先带起一个潮流,然后才去生产玩具。它的玩具全部都有IP,即是知识产权,这也是泡泡玛特独有的商业模式。而且,它还和消费者玩心理,以“盲盒”方式去销售,这是看准客户有种追逐心头好的心理,愈追就可能愈花得多钱。
“这当然有个大前提,就是客户真的喜欢你的产品,而且价钱不太高,就算再博一两次都无问题。”我告诉Mandy。
“明白,但我也真的佩服泡泡玛特的管理层,他们真的带领了消费潮流和营销策略。后来不是很多商业机构都采用这种营销手法吗,例如某影院结业,最后几日上演的电影,也采用盲盒方式,即是观众入到场才知道放什么电影!”
“是呀!以它最受欢迎的公仔Labubu为例,它已经超越一般玩具的价值,而是时尚和身份的象征。以盲盒形式来销售,更有种搜集欲和赌博式的快感。这就是‘情绪消费’的另一种体现。”
泡泡玛特的产品不只受中国人或亚洲人欢迎,在欧洲和美国也一样获追捧。(AFP)
“但我有点担心,其实泡泡玛特的产品,生命周期不会太长,只要客户的口味转变了,销量就会大跌,好像有点不可靠呢!”Mandy提出她的看法。
“你说得对,如果我用儿童理财经常引用的一个概念,即是‘需要’和‘想要’去描述泡泡玛特的产品,你认为Labubu是‘需要’还是‘想要’呢?”
“好明显,这只是‘想要’,因为没有Labubu不会死的!”Mandy笑着说。
“就是这样,如果你问我现在泡泡玛特的投资价值如何,我会说,真的要看管理层的营销策略。首先,要生产这类玩具一点都不难,即使你有个所谓的IP,但别人也可以创另一个IP,只要客户受落,就可以抢走你的客。即使不是直接抢走你的客,但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客户的黏性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紧密。”
“同意,但泡泡玛特好像不只Labubu一只玩具受欢迎,它可以靠分散经营去降低风险?”
“嗯,是的,除了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之外,泡泡玛特还拥有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等三大IP,这四大系列的产品,去年都成为泡泡玛特营收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IP。当然,暂时仍然以The Monsters的Labubu最火红,营收超过30亿元。另外,泡泡玛特去年营收超过1亿元的IP还有另外13个。这一系列IP的爆红,令去年泡泡玛特的营业额达到130.4亿元,增长107%,而经调整的净利润也达34亿元,大增186%。这是去年的业绩,今年刚公布的中期业绩,仍然十分强劲。营业收入大增两倍至138.7亿元,即是今年半年的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而今年的经调整中期盈利更大增3.6倍至47.1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盈利,可见泡泡玛特的增长势头仍然十分强劲。”
“嗯,真的很厉害!”
“这还不止,最奇特的是,泡泡玛特的产品不只受中国人或亚洲人欢迎,连欧洲人和美国人都一样追捧。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的收入已达55.8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增4.4倍,也令海外业务占公司总收入急升至近四成。”
“泡泡玛特已经一跃成为跨国大企业了!”
“是的,公司已经定下目标,要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并打造新一代世界级的消费品牌,向集团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如是的话,我应该趁调整时,买一些看门口?”Mandy笑着说。
“我不会阻人发达的,但我早前翻看泡泡玛特的招股书,其中风险一栏那段说话,你在投资前也必须清楚明白呢!”
“什么来的?”
“招股书上这样说:‘我们作为潮流文化娱乐公司,我们无法向阁下保证,我们将能够设计及开发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或我们能够保持成功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嗯,有意思!我会记住的。”
作者电邮: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