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智城物语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公司不再要大批员工?AI工业革命引发劳动力市场大洗牌
方展策
作者:方展策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9-05 16:00:09

作者介绍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近期,全球多家科技巨头相继宣布裁员,引发外界关注。这波人事震荡究竟只是短期的经济调整,还是劳动力市场正在进入一场深层次的结构转型?成千上万个职位被削减,背后原因除成本考量外,更与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有关。当AI从辅助角色逐渐演变为全面接手工作流程时,“企业还需要多少员工?”这个残酷问题,正迫使各家公司重新思考未来的组织架构与人力配置。

AI已成为企业裁员主要理由

  踏入2025年,亚马逊(Amazon)、Google、Meta、微软(Microsoft)、惠普(HP)、英特尔(Intel)、甲骨文(Oracle)、Salesforce等科技巨头,接连裁减人手。根据裁员追踪网站Layoffs.fyi的资料,2025年全球科技企业的裁员总数已超过8.3万人,涵盖194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机构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指出,2025年首7个月美国有逾1万个职位因AI而直接消失,让AI成为企业裁员的5大理由之一。

  当中以微软裁员行动最为引人注目:2025年1月裁减2,000多名绩效不佳的员工,5月又裁掉6,000人,6月再裁撤逾300人,7月更解雇约9,000人,为目前科技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微软过去一年已投资逾800亿美元(约6,240亿港元)兴建AI数据中心,未来几个月内还会继续增加AI支出,但因AI投资烧钱太多,所以不得不缩减人力成本。

  亚马逊执行长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2025年6月向内部员工发出的备忘录指出:“在未来几年内,我们预期随着公司广泛使用AI而达成效率提升后,整体员工人数将会减少。”AI初创Workera创办人基安·卡坦福鲁什(Kian Katanforoosh)更直言,未来不论公司达到多大规模,员工人数绝不会超过80人左右。他强调:“我们不需要进一步扩张(人手),就能走得非常远。”

微软提出“前沿企业”(Frontier Firm)的新概念,意指在未来5年内企业将转型为由人类决策与监督、AI代理执行任务的工作团队,有助于精简人手和提升效率。(图片来源:微软官网)


AI或完全颠覆公司成长路径

  传统上,企业营运仰赖众多员工与宽敞办公空间。即使是小型初创,起初也会租下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随着业务扩张,便会陆续聘请行销、技术、财务,甚至人力资源等各类职员,逐步扩大员工规模。然而,在AI技术融入产业运作后,这样的公司成长路径很可能被完全颠覆。

  当下一众科技巨头正积极缩减人手,精简公司架构。不少公司表示,裁员后空出来的工作岗位,未必会重新招人填补,意味着未来企业成长可能不再需要人事扩张。日后大家看到的新一代大企业,员工数量可能不多,组织架构趋向扁平化,变成更灵活、更具弹性、创新速度更快的公司。

  OpenAI执行长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表示,他与几位科技界同行在聊天群组里打赌:究竟什么时候会出现全球首家由1人营运、估值达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的独角兽初创。这在过去几乎难以想象,但在AI时代下这似乎很有机会成真。可是,以AI取代人力,企业成本效益真的可以提高吗?

亚马逊执行长贾西是一个重度的AI信仰者,扬言AI代理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并坦言当AI带来效率提升后,员工总数将随之缩减。这番言论引发亚马逊员工的忧虑与反弹。(图片来源:亚马逊官网)


AI带来的实质商业效益有限

  麻省理工学院于2025年8月发表的《生成式AI鸿沟:2025年商业人工智能现况》报告指出,虽然企业广泛部署AI,但却有95%项目毫无实质商业效益,仅有5%成功跨越这道AI鸿沟,创造出以百万美元计的价值。尽管市场对AI充斥乐观情绪,但这份报告所揭示的现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直接冲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结果引发美股经历一轮剧烈震荡。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杰姆奥卢(Daron Acemoglu)预估,在未来10年内,AI对美国GDP的提振只有1.1%至1.6%,生产力年增率更可能低至 0.05% 。他指出,AI的使命应是强化人们的就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以维持长期经济增长,但现时企业却普遍聚焦于以AI取缔人类员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阿杰姆奥卢指出,目前企业只聚焦于以AI取代人类员工,并非以AI补足人类能力,使AI的真正潜力难以释放。(图片来源:麻省理工官网)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波AI商用浪潮带有一定的炒作成分,企业高层可能因害怕落后于竞争对手,所以才会急于大举投资AI。他们指出,若业者能放慢脚步,反而可能会找到更合理与可持续的AI应用方向。

AI工业革命仍需长时间酝酿

  翻开历史篇章,工业革命初期的纺织业者只想着如何透过织布机,以更少人力生产更多布匹。即使这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但工作结构几乎完全没有变化。这与现时许多企业对AI的使用态度如出一辙:怎样把AI融入工作流程,务求以更少人力来完成同样工作。

  直到数十年后,电力被大规模引入工业体系,帮助业者突破过往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开辟出新的业务领域,并催生出当时根本无法想象的新型职务与工作型态,整个产业结构才因此而被彻底改变,造就全球经济蓬勃发展。

  若当今企业能够跳脱固有思维,思考如何使用AI解决长期无法攻克的难题,进而开发全新商业模式,那么AI不仅不会完全替代人力,反而可能因应新业务需求的诞生,让企业必须开创前所未见的新职位。回望那场历时逾百年的工业革命,从手工作坊到流水线量产,显示科技驱动的产业变革绝非一蹴而就。由此视之,AI对全球产业的深远冲击,或许还要酝酿一段长时间。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智城物语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