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5-09-17 16:14:48
特首李家超周三(17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继去年首次以“齐改革”打头阵后,再将“深化改革”置于主题之首,同时把压轴专章聚焦“民生”。长近三小时的宣读包罗万有,眼见“待办列表”琳琅满目,未来两年施政的关键准则或是,聚焦火力于最重要的事。
扭尽六壬欲破北都闷局
本届政府仅余不到两年任期,如何令未来新引擎--北部都会区打破闷局,多次强调“心急如焚”的特首这次可谓扭尽六壬。
为打破北部都会区闷局,多次强调“心急如焚”的特首于施政报告扭尽六壬。(政府新闻处)
首先是取消2022年由特首带领的“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新成立由特首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下设三个工作组;引入快速审批制度、地价“按实补价”等拆墻松绑措施;加快发展专属法律以简化法定程序;加快发展河套香港园区;年内发布《新田科技城发展纲要》,引导市场资源投入等。
小心“创科”沦“追科”
以上措施直指北都的“门面担当”,覆盖河套港深创科园、新田科技城、牛潭尾的创新科技地带。
北都的“门面担当”创新科技地带,覆盖河套港深创科园、新田科技城、牛潭尾。
不过,相比一河之隔的河套深圳园区,已实现世界500强企业、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香港高校科研项目等的“集聚发展”,年底陆续启用的香港园区,仍处于首批租户开始进驻状态。至于面积相当于17个科学园、为河套周边提供创科腹地的新田科技城,第一期西段工程第四季始推进。换言之,香港急需奋起直追,否则小心“创科”沦为“追科”。
非本地生恐加剧抢租潮
因应炙手可热的“国际教育枢纽”蓝图,施政报告提出加速建设“北都大学城”、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加大推广DSE国际认受性等之外,宣布由2026/27学年起,资助大学的非本地生就学人数上限由本地学额数目40%增加至50%,研究院超额数额上限,由100%增加至120%。
资助大学的非本地生就学人数上限将由本地学额数目40%增加至50%。
为应对学生宿舍供不应求,容许酒店及商厦毋须经任何规划程序改装、拆卸重建为学生宿舍;今年内更会预留全新商业或其他土地作兴建新宿舍。尽管地产业界仍预期学生抢租潮明年暑假将持续,但增加供应措施仍迟到好过没到。
放宽印花税、租置均无影
至于备受关注的楼市政策,坊间早前盛传的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放宽100元印花税门槛均无影,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居屋和绿置居单位供应,将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由40:60升至50:50,协助更多公屋租户变业主;降低转让年期限制由15年至10年,有条件豁免长者业主出售单位补价,推动换楼链。
坊间早前盛传的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终无影。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住宅物业投资门槛,一如预期由5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元,而购买非住宅物业的可算入额由10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有望促进分层写字楼及商铺的交投复苏。
待直观可视“硬数据”
总而言之,无论是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还是成立AI效能提升组;无论是新招加快北都发展,还是巩固金融、教育等既有优势;乃至对社会各阶层诉求的细致回应,施政报告都展现全局部署。
香港当前最关键的挑战,并非缺乏政策构想和“待办列表”,而是各领域直观可视的“硬数据”。
然而,香港当前最关键的挑战,并非缺乏政策构想和“待办列表”,而是人才集聚、创科产出、资本回报、生产力提升、幸福感具象化等各领域直观可视的“硬数据”。此不单是对本届政府执行力的终极大考,更将决定经济转型中的香港,未来在大湾区乃至全球区域竞争中的地位。
撰文:金子安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