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十年磨一剑!全球首富马斯克旗下的初创Neuralink,经历近10年研发后,终于在2025年9月迎来重要里程碑:公司宣布全球已有12名患者成功植入脑机接口芯片,累计使用时数超过15,000小时,标志着此技术在手术安全与临床应用上的重大突破。马斯克扬言,Neuralink不但可让瘫痪者恢复行动力、失明者重见光明,未来更有望实现人脑与AI深度融合,彻底改变人类与科技的互动模式。这场脑机接口的科技革命,究竟将如何重塑人类未来?
单凭意念控制游戏机、机械臂
2025年9月9日,Neuralink公布全球已有12名志愿患者完成脑部芯片植入,累计使用天数达2,000天,总使用时数突破15,000小时,展现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在长期应用上的稳定性与可行性。
Neuralink是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2016年创立的脑机接口初创,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后,终于在2023年5月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得以进行人体试验;随后在2024年初完成首宗植入手术。踏入2025年,Neuralink技术进程开始明显加速:6月28日举行的夏季进度发布会上,透露有7名重度瘫痪患者接受脑机芯片植入。
在这场发表会上,Neuralink 展示这些患者能透过脑海意念操控《Mario Kart》、《Call of Duty》等电子游戏,甚至远端操作机械臂完成书写与互动。全球首位植入Neuralink芯片的患者诺兰·阿尔鲍(Noland Arbaugh),也有发布会上以视讯方式亮相。
马斯克豪言,植入Neuralink脑机芯片后,未来每个人都可以用意念操控Tesla Optimus机械人。(图片来源:翻摄Neuralink官方YouTube影片)
Telepathy助患者重拾行动力
阿尔鲍在2016年一场跳水意外中脊髓受伤,导致肩膀以下完全瘫痪,自此他的人生陷入停摆。直到2024年1月,阿尔鲍在美国凤凰城的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接受脑机芯片植入手术,命运从此改写。
在接近两小时的手术中,一部由Neuralink特制的手术机械人,将一颗硬币大小的脑机芯片植入阿尔鲍的大脑,并把逾1,000条比头发还幼细的柔性电极,精准地连接到大脑中主管运动能力的皮质神经元。这颗芯片能够侦测和放大他的脑神经讯号,然后由植入体内的“Telepathy”装置解读这些讯号,再通过蓝牙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将其转化为对数码装置的执行指令。
如今阿尔鲍无需动到一根指头,单凭意念就可以控制计算机、操作游戏机、开关电视机和空气清新机,重拾生活动力。他每天都使用Telepathy约10个小时,用于学习、阅读和玩游戏,并规划与记者的采访安排。他重新注册了亚利桑那州社区大学的课程,开始为攻读神经科学学位做准备。另外,他也创立自己的公司,提供付费演讲与现场座谈,藉此分享自己的经历。
阿尔鲍透露,使用脑机接口比想象中容易。植入芯片后的第一天,他试用意念操控鼠标移动,在脑机接口游标控制的速度与精准度上,刷新了2017年创下的世界纪录。(图片来源:翻摄Neuralink官方YouTube影片)
Blindsight助失明者恢复视觉
但马斯克想做的远不止于此。他扬言,Neuralink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全脑接口”(Whole Brain Interface),实现人脑与AI的深度整合。所谓“全脑接口”,指的是能监听并写入任意神经元的讯号,以高速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使人脑与外部装置达成极高频宽的实时沟通,突破语言和肢体表达的限制。
现阶段Neuralink数据传输速率仍属偏低。例如,阿尔鲍在控制鼠标游标的实验中,传输速率只有每秒8至10位元(Bits Per Second)。马斯克希望,未来传输频宽可以被大幅提升,达到每秒数十亿至数兆位元,从而实现高速思维传输,释放更多人类潜能。
根据Neuralink发表的3年技术路线图,2026年计划推出名为“Blindsight”的装置,把3,000条电极连接至视觉皮质,帮助失明人士恢复视觉感知,初期可以看到黑白的模糊轮廓,最终希望可以实现“超人多波段视觉”,意指让人类看见肉眼看不到的光谱范围(如红外线、紫外线),并具有比天然视觉更高阶的能力。现时Neuralink正在阿联酋展开Blindsight的实验。
Neuralink利用手术机械人R1,把只有硬币般大小的脑机芯片,植入病患脑部。(图片来源:翻摄Neuralink官方YouTube影片)
脑机接口可能会引发私隐问题
2027年,Neuralink计划将单一装置的电极数量提高至10,000条,并开始进行多组装置同时植入,涵盖运动皮质、语言皮质、视觉皮质等。2028年,推出新产品“Deep”,拥有逾25,000条电极通道,能够触及更深层的大脑区域,不仅用于治疗忧郁症、神经衰弱、神经性疼痛、脑退化症等,还可以实现全脑接口,开启人脑与AI的整合,进入思想共享与神经融合的新境界。
Neuralink表示,Telepathy有望在2029年获得美国监管机关批准,可作商业贩售,届时每年可进行约2,000宗植入手术,预估营收可达1亿美元(约7.8亿港元);Blindsight则可望于2030年获准商业化上市,手术量增加至每年10,000宗,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约39亿港元);到2031年,预计每年可以完成20,000宗手术,年营收将倍增至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
阿尔鲍表示,现在他可以跟父亲一起玩《Mario Kart》,这是以前从未想过可以发生的事。(图片来源:翻摄Neuralink官方YouTube影片)
然而,英国修适士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神经科学教授阿尼尔·塞斯(Anil Seth)指出,脑机接口可能会引发私隐问题。一旦它被广泛使用,大脑活动数据能被监测与存取,别人就可以窥探或解读我们的思想、信念与情感,甚至操控或干预我们的意图与行为,变得完全没有私隐可言。日后若要推广使用脑机技术,必须非常仔细处理谁来控制和保存这些敏感的人脑数据,并确保用户拥有对自己意识与思维内容的控制权。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