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领导股票零售资料研究团队专责分析香港及内地股票市场,亦负责研究和分析基金、债券及结构性产品,寻找与股票相关的各类资产类别的投资价值。
内地近段时间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不算理想,7、8月“三头马车”、进出口等领域的复苏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预期第三季GDP增长或较今年首两季出现放缓之下,内地在第四季或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当中降准与减息或成为应对的货币手段。无论降准还是减息,对经济层面的影响最终还是刺激货币流通性加强,从而令资金成本下降,因此对总体宏观经济或不同行业的经营而言,具利好刺激作用。惟两种模式,对银行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首先,相信大部分投资者均会认同降准对内银带来的影响较为正面。降准在商业银行的操作层面上,主要是降低其留存在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并将此部分资金释放出来,以供应在市场中流通。这对运用存贷利率差进行获利的内银企业而言,相当于增加其业务规模,利好业绩表现。除此之外,降准对于内银另一个相对不容易察觉、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影响,在于某程度上有助提高其资产质素,主因随着内银加大贷款总量的供应,假设坏帐总额没有跟随降准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变动,那么内银的坏帐比率,至少在百分比的数字上,会呈现出一定的下降。
降准或减息皆是加强货币流通性的手段,惟两种模式对银行的影响却不同。(AFP)
再看减息。减息的运作原理更为直接了当,其作用是降低企业、居民的贷款成本,一方面减少其利息支付负担,另一方面刺激贷款方的借贷意欲,从而加强流通性供应。相对于加息有助银行提高净息差水平,市场中有观点认为减息其实不利银行的净息差收入,对银行而言,实质上是利淡消息。笔者认为,减息对内银的影响具多重复杂因素,并不可以简单理解为利淡因素。
第一,净息差收入对银行业务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银行的盈利及资产质素,总体上更加反映在宏观经济发展。因此,减息对内银带来的影响,更多将反映在未来宏观经济活跃度的提升、企业对融资需求的增长等。
第二,加息利好银行净息差,惟减息对净息差带来的影响却未必如加息般显著,因为减息实际上是指由中央人民银行发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下降,而商业银行面对客户时所作出的存贷利率变动具一定自主性。在市场流动性偏紧时,减息虽然还是会导致商业银行存款、贷款利率不对称地向下走,但由于流动性偏紧时资金需求量一般较高,因此利差的收窄程度未必如加息般明显。
因此,降准与减息虽然同为刺激市场经济的措施,惟对于内银而言,两者带来的影响将有所分别,投资者应该留意。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