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发榜日历来是社会焦点,而2025年诞生16位状元,包括1位“终极状元”、10位“超级状元”及5位“状元”,人数打破历届纪录,发展出“状元盛事”。然而,人们今年焦点往往放在终极状元如何“牛逼”,反而忽略了一些细节,及其带出的新趋势。
第一项新趋势是顶尖学生已善用AI帮助学习,以提升学习效率,事实证明相当有效。今年有状元不约而同地将AI纳入考试工具,超级状元濮恺俊接受访问时指出,会利用AI平台生成精简笔记,通过AI重组庞杂知识体系;终极状元王海博表示,会以AI整理学科资料,将经济科自修难度降低;其他同学则无明言,但笔者估计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用AI帮助学习。虽然暂时未有具体数据支持,但笔者相信,状元数量增加与AI学习模式有很大关系,更可以推断未来会有更多状元产生,同时更多出自非传统名校,今年榜眼亦多达33人,未来状元或达到数十人,也绝不出奇。同时,未来一定会发展出AI的DSE学习模式,学习会变得更容易。
今年有状元以AI生成精简笔记及整理学科资料,帮助考DSE。(Envato)
另一项新趋势就是考试内容微调后,男状元数量上升。自从推出DSE后,传统男校的成绩大不如前,因为男生不擅长通识及中文科。但通识科于2021年改制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中文科评核持续优化及重新加入范文,令读理科的男生更易突围。教育界解释,核心科目的优化,释出时间修读更多选修科及数学延伸部分,进一步放大数理优势学生的竞争力。然而,除了状元级数的考生,据了解,女生的整体表现仍然十分出色,估计不会改变目前女生入大学比男生多的现象。
今年多了状元选择医科以外的学科,相信是因为AI兴起,刺激起学生学习与科学有关的科目,不过主流仍以读医为主。社会普遍相信,状元选择医科是因为收入好地位高,笔者当然同意,但相信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入读医学院已等于进行成功的职业生涯。同样被视为神科的法律、环球商业等等,毕业就进入职场奋斗,虽然都有不俗的收入,但能否步步高升还看多方面因素,职场如战场,不保证成功,甚至会有中年危机,随时地位职位不保。至于医生就大大不同,虽然读得辛苦、工作不轻松,但只要循序渐进,即使未能进身管理层,专业地位可保一生,不愁中年失业,笔者相信这是深层次原因。
最后还想闲谈一下状元的称谓,“状元”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科举,今日移植至DSE各科满分的考生,但除了“超级状元”及“状元”外,还多了“终极状元”的称号,叫人眼花缭乱。真正“状元”全国一个,“解元”则全省一个,古诗有云“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意思是状元不会和人分享。当然,现今用“状元”的称号去鼓励考生,本来无伤大雅,但又超级又终极,则未免令人哑然失笑。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