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本周是国际贸易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日子,中美两国高级官员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贸易谈判,美方似乎十分强势,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谈之后,双方宣布达成了美欧贸易协定,允许美国向欧盟产品征收15%的一揽子关税,而欧盟对美国产品基本上不收关税;欧盟还承诺增加购买美国的能源产品,并对美国大幅增加投资。冯德莱恩表示,这是欧洲能得到的最好的协议(the best we could get)。显而易见,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欧盟已无还手之力,不得不违心签署城下之盟,其领导人还要以输少当赢的态度来安慰欧洲人。特朗普对此很开心,因为他最喜欢赢,同时这也会助长他的气焰,令他在与中国的谈判中提高要价,为中美达成进一步的贸易协议增加障碍。
目前美欧官方尚未公布贸易协议的详细内容,欧盟国家非常关注汽车、酒类产品、农产品和医药制品的具体税率,因为其中一些产品对欧盟小国影响很大,例如爱尔兰和丹麦生产的药品、荷兰的花卉。欧盟大国德国最关注的是汽车,法国和意大利紧盯酒类制品和奢侈品。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美国对部分产品可能会用进口配额(quota)方式加以限制,为欧盟输美的不同产品设定年度限额,超出限额就要被征高关税。
特朗普在苏格兰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达成美欧贸易协定。(AP)
破世贸规则,开历史倒车
美国官员以往在谈到中美关系时,经常堂而皇之地强调,美国主张遵守规则,各方应以规则为基础,暗指中国不遵守规则。但特朗普现在对他国随意征收关税,不仅破坏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规则——平等、自愿,而且是在开历史倒车,因为配额制度20年前就基本消失了。
30年前我在一线做记者,采访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虽然北京和华盛顿各有自身的眼前利益,但双方都尊重对方的立场,愿意为获得更长远的利益作出某种妥协,彼此相向而行,不将自己的诉求强加给对方,不用制裁之类的单边行动来胁迫对手作出让步。所以这场谈判持续了很多年,最终通过的文本得到两国民众的普遍支持。
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谈判持续多年,过程中双方都尊重对方立场。(AP)
特朗普现在单方面要求各国在某日之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否则就向对方征收高关税,这完全违背了WTO的平等、自愿原则,各国向WTO投诉也无济于事。而特朗普打算使用的配额制,乃是WTO成立之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贸易管控手段,如今早已不流行,昔日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
日本在战后经济复兴的第一阶段就是依赖纺织品出口,日本的棉纺织品物美价廉,由于对美国的出口量巨大,影响到美国南部一些州的同类企业。上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议员向白宫施压,要求美国政府限制日本纺织品进口,甚至还威胁日本:如果不自我设限,减少对美国的出口,美国将不再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发出的威胁,直接关系到日本的国家安全和民众的福祉。无奈的日本领导人只得接受美国的要求,为日本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设立配额,以换取美国在政治和安全上的支持与保护。日本转而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研发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汽车和半导体产品,在新的赛道与美国展开竞争。
多年后,WTO成立。2005年1月1日,WTO成员之间的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不再受配额限制,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早年在《多种纤维协定》(Multifiber Arrangement)中设定的相关限制自动失效。这为中国、印度、越南、墨西哥、孟加拉等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扩大出口的良机,其中最成功的当属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完美复制日本早期经济起飞的过程,不仅有千千万万刻苦耐劳的“打工人”,包括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和各级管理人员,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引进了先进服装生产设备,大幅提升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档次,具备生产高端服装的能力,同时靠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取消配额,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业开始进入收获期。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5%迅速翻倍,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强国。我当时采访过纽约的进口商,他们赞扬中国的成功,同时指出,虽然越南那时尚未加入WTO,还受配额的限制,但仍吸引大量美国买家前往越南结交贸易伙伴,为日后扩大货源打好基础。越南正在复制中国的奇迹,一旦加入WTO,有机会抢占一部分美国市场。随着中国纺织品大量输美,美国政府再次动用当年打压日本的手段,最终令中方对输美纺织品自我设限。
WTO在2005年取消配额制,令中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强国。(AP)
事实证明,取消进口配额能满足发达国家广大民众的需求,让他们买到性价比高的优质产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在较短时间内积累资本、增加外汇收入、提升工业档次。越南、墨西哥、孟加拉都是成功的例子(印度因为基础设施较弱、劳工法律欠佳等因素,没能充分利用取消纺织品配额的机会发挥其规模优势)。这段历史告诉我们,WTO的规则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中受益,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和平与发展。如果搞单边主义,以强凌弱,破坏WTO规则,无异于开历史倒车,既损害本国民众的利益,同时为世界制造麻烦。
废世贸武功,添动荡因素
早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式上,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就曾以罕见的强硬措辞抨击特朗普政府,批评他无视既定规则。特朗普近日强加给欧盟的贸易协定,也让很多欧盟民众感到不满,原因之一是美国仍然掌握主动权,随时可以根据其“理解”与“判断”来确定外国是否履行了贸易协定中的承诺。
特朗普把关税当作解决各种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他觉得哪个国家做了他不喜欢的事,他都可能用关税向对方施压,即使是完全与美国没直接关系的事,他也会这么做。最近,泰国与柬埔寨发生边境纠纷,特朗普要求泰柬两国立即停火,展开谈判,否则他将提高美国对泰柬两国的关税。特朗普还对俄罗斯发出警告,如果俄罗斯不尽快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进一步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包括针对购买俄罗斯能源产品的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实施二级制裁。
有鉴于此,即使那些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定、已经被美国占了大便宜的国家,仍要随时警惕特朗普又因某事而挥起关税大棒。这类国家并非个别,日本便是其中之一。据《日经亚洲》今天的最新报道,日本正密切监督上周达成的美日贸易协定执行情况(美国对日关税从特朗普威胁的30%降至15%),以防节外生枝。
日本即使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定,但不能不提防出岔子。(AP)
特朗普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日本将“按照我的指引”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方将获得90%利润,并且会在美国创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但是,美日双方都没有就相关的具体方案提供任何细节。
《日经亚洲》的报道称,日方官员的解读是,这5500亿美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日本直接对美投资、政府贷款和信贷担保,其中所谓美方获利90%的只是一小部分,大约占总数的1%至2%,仅涉及日本国际银行(JBIC)出资的那部分。JBIC的运作模式是,在外国参与项目时,与私人企业按投资比例获利,如果对一个项目出资10%,则只收10%利润。换句话说,在美国的类似投资,日方只占10%,剩下的90%可能是美国私人企业的投资。
如果看了日媒的上述报道,恐怕就不会再怀疑日本谈判代表是“喝醉了才签下这样的糟糕协议”,反而会怀疑美方对外放风的选择性。美方高官不太可能有意误导特朗普,可能是特朗普好大喜功,故意按照对他有利的方向说,让外人觉得他最厉害,而且美国占了大便宜。因此,将来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新问题、新争议,前景并不明朗,这也是日本官员心里不踏实的原因。
当缺少一套集体认可并遵循的制度时,个别大国有可能恃强凌弱,令所有国家都面临不确定性。这就是特朗普搞残WTO的后果,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延续多年,特朗普随时可能翻脸,即使美国的盟友恐怕也难逃厄运。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