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立法会主席一职素以“议事重镇”著称,掌握会议节奏与议程安排,对议会运作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主席是议会的象征,必须能在社会建立权威及可信的形象,是以过去都由政界重量级人物担任。近日主席梁君彦宣布不寻求连任,连同于同日宣布不再参选的资深议员马逢国,实时引发两大焦点:主席由谁继任?是否应以70岁为议员退任的界线?
据了解,有关方面并未下达明确信息,但在私下会见中曾“温馨提示”多位年长议员关注年龄议题,行事风格仿佛效法古代“杯酒释兵权”的智能,以委婉方式,提醒得势者让出权位。梁自己过去一年内不断积极主持会议,甚至被传有意再续主席任期,但最终决定不再参选,更在会见传媒时多次强调自己年过七十,其行动与最终决定反差极大,不免令政界与传媒纷纷揣测,是否带头释出“七十划线”的信息?
目前立法会内有12位年过七十的议员,他们经验丰富,且健康状况良好,有能力“多坐一回”。放眼国际,尤其是美国国会,中老年议员仍活跃于各大委员会,立法质量与效率并未因年龄受限。同时,在爱国者治港的发展大势下,有大量政界新鲜人进入立法会,现实上亦需要资深议员将审议法律的经验传承下去。不过,由于这批议员通常掌握议会的重要职位,公众焦点自然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不退位,年轻有能力的议员自然难以上位或争取曝光,而且太多年长议员,在观感上亦不太好,毕竟国际政坛亦不时讥讽美国国会为“元老院”,避不开“势力固化”的批评。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上周一宣布不寻求连任,会见传媒时多次强调自己年过七十。(梁君彦fb图片)
笔者估计,“七十划线”或已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是实施一刀切的死线,还是保留弹性机制,容许少数资深议员基于健康、表现或专业贡献而获得特例。笔者倾向后者,毕竟立法会积累的工作惯例、审议流程乃至人脉网络,都无法在短时间内靠新人完全承接。
坊间对继任人选已有多番热议,四大热门名字浮出水面:陈健波、陈振英、李慧琼和廖长江。陈健波是公认大热门,无论经验、功勋及公众声望,均属上上之选,立法会一年前已盛传他是继任的大热人选,安排他担任内务委员会副主席,就是让他累积管理立法会的经验。但他年过七十,目前浮现“七十划线”的问题,正是他登上议会顶峰的最大障碍,若硬性划线,他恐无法连任议员。
次热门当属陈振英,他个人能力极强,兼且能言善辩,是议会内后起的菁英分子,当下担任财委会主席,对预算审核了如指掌,深得同僚支持,绝对有能力做好主席工作。然而,他过去在政坛的“出镜率”不及其他候选人,政治履历尚待丰富,要与元老级的主席人选相比,仍需时间累积公众认知。
李慧琼则是中央重点栽培的人物,令中央与特区沟通顺畅,形象健康有为,担任内会主席多年,有极丰富的议会管理经验,早已被政界视为主席的必然人选。惟她目前已担任人大常委这要职,定期要请假赴京开会,可能构成时间安排上的难题,而且她年纪较轻,未来仍有不少机会。当然,若中央认为非她莫属,必定有办法妥善处理。
廖长江作为建制派“班长”,政治地位极高,在政党协调与团队管理上具备优势。坊间传闻,有关方面原本早两届已属意由他担任主席,但他兴趣不大,然而今日已进入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不能排除有被说服接任的可能性。
最后,笔者觉得,叶刘淑仪亦是潜在的人选。外界一般相信她已贵为行政会议召集人,而且早年亦曾婉拒出任,所以估计由她担任的机会不大。不过,行会召集人的地位虽然显赫,但在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立法会主席的代表性及影响力日益重要,或许能让她重新考虑。若然中央希望有重量级人物压阵,特别是维持立法会的国际声望,她可能是最佳人选。当然,与陈健波一样,她亦年过七十。
笔者认为,有关方面确实想劝退年长议员,但主席或部分重要的元老级议员是否不在此限,则尚有很大变数,而据闻多位年过七十的议员亦继续进行备战工作,未有受传闻影响。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