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智城物语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ChatGPT耗尽地球水资源?揭露AI数据中心真实用水量!
方展策
作者:方展策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8-04 12:35:30

作者介绍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当大家使用ChatGPT生成一段文字或图片时,背后可能正有数千公升的水在默默流逝。生成式AI的发展快速,带动数据中心大量建设。这些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用水来冷却服务器,同时供电给数据中心的发电过程,也需要大量用水来冷却电厂设备,让AI变成隐形的用水大户。当全球正面临水资源短缺危机,AI应用普及可能会令此问题雪上加霜。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AI数据中心的用水量?


数据中心使邻近住宅水龙头干涸


   Facebook母公司Meta在美国乔治亚州牛顿县(Newton County),建设一座价值7.5亿美元(约58.5亿港元)的数据中心。当地居民贝弗利(Beverly)和莫里斯(Morris)的住宅距离这座数据中心约300公尺,当建筑工程在2018年启动后,他们家中的水压就开始减弱;到2024年数据中心落成后,浴室与厨房的水龙头已完全流不出水了。


   上述个案绝非个别事件,该数据中心周边已有多户居民表示,家中水龙头出现干涸状况。负责管理Meta数据中心所在工业园区的发言人坦言,在动工前并未评估地下水井可能受到的影响,但他认为“这件事情或许只是巧合”。


   牛顿县水务和排污管理局表示,Meta数据中心每天消耗约50万加仑的水,约占该县总用水量的10%。及至2025年7月,已有9家企业申请在牛顿县兴建数据中心,其中部分申请个案要求每日用水量高达600万加仑,相当于2万户家庭日常用水总和,远超全县每日总用水量。


Meta在乔治亚州牛顿县建成一座数据中心后,周边居民就出现水龙头干涸的问题。(图片来源:Plateau Excavation官网)


水资源难以藉新建设施增加供应


   与牛顿县类似的水资源困境,也在其他兴建数据中心的热门地区陆续上演。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周边,数据中心建设被视为加剧当地干旱的原因之一,部分建筑商已因此而暂停施工。在科罗拉多州,数据中心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已成为重新协商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分配条约的重要议题,因为这些设施的庞大用水量加剧了本已紧张的水域压力。


   斯坦福大学水文学家纽莎·阿贾米(Newsha Ajami)指出:“对科技公司而言,水资源是事后才被考虑的。他们的想法是:‘总会有人来解决此问题’。”她强调,水资源与电力不同,无法藉由兴建新设施来迅速增加供应量,许多地区只能倚赖自然降雨来维持供应。


   事实上,AI数据中心的用水量不仅包括直接用于服务器冷却的水,亦包括为其供电的发电厂所消耗的水资源。无论是燃煤、天然气或核能发电,都必须利用蒸汽推动涡轮机发电,而这些发电设备在运作时也同样倚赖大量水来进行降温处理。


Google部分数据中心已开始使用废水、工业用水、甚至海水,进行服务器冷却运作。(图片来源:Google官网)


供电给数据中心同样消耗水资源


   OpenAI执行长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曾宣称,每次ChatGPT回答提问,约消耗1/15茶匙左右的水,大概等于0.000085加仑的用水量。然而,加州与德州学者的共同研究却指出,OpenAI GPT-3模型每回答10至50项查询,就需消耗约500毫升水,相当于2至10茶匙的水分量。双方说法的差异极大,主要原因在于学者的估算涵盖发电过程所需的水资源,而奥特曼所引用的数据只计入服务器冷却系统的直接用水,未包括发电消耗部分。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球约有18亿人口面临“绝对缺水”,即水资源极度短缺;超过40亿人将生活在“用水紧张”的状况。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约5,600亿公升淡水,到2030年预计将飙升至约1.2兆公升,几乎翻倍成长。在水资源无法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缺水危机将变得更加严重。


   有鉴于此,拥有全球最多云端数据中心的四大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亚马逊(Amazon)、Google、以及Meta,已定下2030年前达成“水资源正向效益”(Water Positive)的目标——在整体营运中,平均回补的水量要高于取用的水量。


Amazon数据中心逐步引入闭环水冷系统,冷却水在系统内不断循环流动,既不会泄漏,又不会蒸发,故此不会增加数据中心的用水量。(图片来源:Amazon官网)


采用闭环冷却系统避免水份蒸发


   为实现此目标,微软、亚马逊与Meta正积极开发封闭循环(Closed-loop)液体冷却系统,使冷却水在服务器与冷却装置之间循环使用,避免水份蒸发或频繁更换,从而实现冷却过程中不增加用水量。微软自2024年起逐步部署这种零蒸发设计,并已在凤凰城等新建数据中心采用此技术,预计每年可减少约1.25亿升的用水量。


   另一方面,Google已在超过四分之一的数据中心引入非饮用水来源,如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市政再生水,用作水冷系统的冷却水。例如,在乔治亚州道格拉斯县(Douglas County)的数据中心,Google使用经处理的废水冷却服务器,并对未蒸发的剩余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回河道。亚马逊在美国至少有20座设施采用再生废水冷却,并计划在2030年前于120座数据中心中全面替换成此类水源


   此外,这四大云端巨头也积极投入水资源保育项目。Google与当地社区合作,修复湿地、植树,并支持河道流域更新;Meta在亚利桑那州帮助土著社群改善灌溉系统与管道防漏;微软则购买水份交易配额,并拨款进行自然栖地修复工程,以补偿其用水量。


   每当我们谈及生成式AI对环境的影响时,往往只聚焦于其庞大的电力消耗,却忽略了背后同样惊人的用水需求。事实上,每一次与AI的互动,不仅耗电,也消耗大量珍贵水资源。因此,我们应更有意识地善用AI工具,将其应用于真正具意义的任务上,不该为了玩玩看而滥用AI运算力,以免对地球资源造成无谓浪费。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智城物语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