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现任恒生银行首席市场策略员
正如笔者8月13日于本栏的文章所提到,要了解关税推出初期对美国通胀的影响,不能仅仅依赖消费物价指数(CPI),还需关注生产物价指数(PPI)。因为生产商目前仍有库存,加之不愿失去市场,他们是不会立即将成本转嫁予消费者。这也解释了本周二(12日)公布的CPI增幅为何相对轻微。然而,昨晚(14日)公布的PPI却显示出显著的变化。美国7月生产物价指数按月上升0.9%,按年更是上升3.3%。相比之下,6月的数据则为按月0%增幅和按年仅上升2.4%。7月的PPI月度涨幅是自2022年6月以来最大,即达到约3年来的高点。随着生产商的库存逐渐耗尽,成本势必会逐步转嫁给消费者。根据已公布的消费和生产物价指数,市场现预计美国7月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平减物价指数,即联储局最为重视的通胀指标,将按年升2.9%,若属实,将高于6月的2.8%。
受上述因素影响,具指标性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昨晚一度反弹至接近4.3%,今早(15日)在亚洲市场报4.2849。而美元指数则重回98点以上,报98.18。按照美元利率期货价格变化显示,现市场估计联储局9月18日议息会减息机率为93%。回顾PPI数字未公布前,市场一度估联储局9月减息机率为100%。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全面执行日期是8月7日,这意味着7月的通胀数据尚未反映出真实情况。现阶段,市场的焦点将转向下周五至周日,即22日至24日举行的全球央行年会(Jackson Hole),届时将特别关注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对未来美国通胀及利率的看法。
不能忽视油价对通胀的影响
观察未来的通胀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油价。油价的波动,往往会直接影响通胀水平。一般而言,当油价下跌时,通胀也会随之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全球经济已见明显转弱,理论上石油需求应会减少,惟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却同意在下月每日增产54.8万桶,这对油价而言无疑是一个负面讯号。虽然54.8万桶的增产量并不算巨大,但其意义不容小觑。此外,须关注美俄之间的会议,若能促成俄乌冲突的停止,并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可能会大幅增加,这也将成为进一步压低油价的因素。就让我们密切关注这一切市场动态的发展。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