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吃,乃生活一快。东西美食、平价高档,只要好吃,一概通吃。
香港有自己独特一套饮食文化,就如丝袜奶茶,融汇东西,令人销魂。
作者本职为经济分析,写食评还是第一次,壮起胆子尝试一番,试图精选香港地道的特色美食,带你品尝香港滋味。
关税和地缘政治充斥了上周的财经新闻。特朗普计划对半导体征收100%关税,以吸引电子企业回流;将印度关税翻倍至50%,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美日就对日征收15%关税还是加征15%关税摆出罗生门。特朗普与普京同意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英国减息,日本央行发出今年还有两次加息讯号。美股摆脱非农数据阴影,带领全球股市向好。美债曾在就业数据后大涨,但之后又吐回了部分所得。日债反而对BoJ暗示加息反应不大。美元指数走低,黄金价格上扬。美国俄油二次制裁,原油价格劲挫。以太币创历史新高。
美国七月非农就业数据仅录得73K,震撼了市场,三个月平均就业月增仅有35K,更是疫情危机以来最差的,一时间美国衰退论甚嚣尘上。然而,在接下来一周市场的反应却出现了很大分歧。美股继续暴涨,没有将衰退当一回事,而债市则明显预计更多的减息。同时,高收益公司债则见到大量资金流入,与股票市场站在同一战壕。
美股美债在判断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其中只能有一个是对的。根据JPMorgan的一份分析报告,5年期国债收益率反映着60%的衰退风险,而S&P500隐含着8%的衰退概率,高收益信用债市场更只定价了6%的衰退可能性。股市债市在对未来经济前景的判断上,分歧之大实属近年所罕见的。
当然,有些非衰退因素影响着价格走势。美股上涨主要是被几只以AI为主题的科技巨企所主导,抛开M7的表现,S&P500其它成份股要平庸许多,股价上升整体上大致只和通胀扯平。M7的盈利表现折射着AI行业的突破,和产业周期有关,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不大。
美债收益率的变化,除了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外,还反映市场对联储利率政策的期待。联储利率政策,最近受到白宫的强力干预。在七月FOMC会议上,除了个别理事外,FOMC多数成员还是认为经济状况不需要即时采取降息行动。就业状况的恶化,直接将军声言“一切看数据”的联储决策者。七月底至今,对政策利率敏感的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20点,反映市场对联储预期的变化。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流动性。美国401K资金继续将储蓄变成权益类投资,股票投资者憧憬Goldilocks场景(即经济不太冷也不太热)。债市则受惠于稳定币爆发所带来的对短债的新需求,短端收益率下行,十年期与三月期国债结束了倒挂,收益率曲线正常化了。
尽管有各种噪音,笔者认为股市债市对经济走向判断上仍然存在着错位,资金对衰退风险的定价出现了明显差异。债市往往对经济前景和利率走势更敏感,历史上当衰退判断出现大分歧时,债市多数情况下笑到最后。美银美林Hartnett的最新报告显示,上周股票基金美股出现417亿美元净流出,究竟这是一时现象还是新的趋势,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伦(S Miran)接任空出的联储理事一职,将白宫干预联储政策决定的能力提到新的高度。特朗普明确指出,米伦提名是暂时性的,至明年一月卸职。这表明白宫在决定下一任联储主席人选上,尚未拿定主意。这个理事空缺最终将留给未来的联储主席提名人。
现在到明年一月,米伦有机会参加四次FOMC会议,不过参议院审批需要时间,有可能他赶不及参加九月会议。米伦的空降,大大地增加了FOMC迅速重启减息周期的机会。七月FOMC会议上,有两名委员投票要求减息,只是鲍威尔及其他理事否决了。以米伦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就业形势的恶化,笔者预测明年一月之前减息起码两次,甚至三次。
明年五月换上新的联储主席,白宫将忠诚听话摆在物色接任人的首要条件。无论哪一位最终上位,美国的货币政策都会变得更配合、更鸽派。笔者预期明年五月后联邦基金利率迅速走向中性水平(一般被认为在2.75-3.0%左右),或许更低。
联储政策的变速,应该会推低短端国债收益率的水平。同时市场对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并不放心,长端收益率不太会迅速下滑,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这些对美元资金成本带来生态环境上的改变,对资金流向可能带来结构性影响。
相对于美国,欧洲央行今年大力降息,政策利率已经接近中性水平。以德国经济和法国经济目前的处境,欧洲央行可能会继续减息,不过明年利率的下行空间应该不大了。2026年美国和欧洲在利率上的此消彼长,对资金流向和汇率走势构成直接的影响,对资产价格也构成直接的影响。
本周聚焦点有二,1)中美贸易谈判面临期限,能否延期是看点。2)美国CPI和核心CPI,预计关税影响下双双告升。另外关注日本第二季度GDP和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主持人:据传印度正在和俄罗斯、巴西串联,看起来金砖国家可能会试图反抗特朗普的关税,您就不担心吗?
贝森特:他们也就做做样子,面上很强硬,心里都想进入美国市场。除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真的报复了。
其次,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要从前期的保交房、保流动性全面转向新发展模式、城市更新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等,转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
第三,“反内卷”如何进行有序推进还有待观察;
最后,目前的低价现象还没有完全刹住车,再叠加老百姓关注的消费、投资问题仍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冲击,“我们必须进行相机决策,在原来更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的基础上适时加力。”[回 复]
2024年至今,A股行业(申万)走势
![]()
嘴炮对印度关税50%。[回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