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南华集团创办人之一兼董事,并任南华金融控股副主席、南华(中国)副主席及行政总裁、南华置地董事,上述公司均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逾十年。持有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证券金融投资及制造业有丰富经验,更富于投资国内项目的经验,负责集团在中国大陆多个省份的直接投资和管理不同行业,辖下员工超过50,000名。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较早前表示,内地来港人才买楼需要调配资金,但目前存在限制。港府正与中央相关机构研究,在合适范围内相对放宽限制,便利资金调配的同时,确保资金不会外流。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早前亦建议,参考互联互通机制推出“购房资金通”,针对“准香港人”(如透过人才计划已在港工作、续签者),提供购房政策配套。她强调,此计划严格把关,若参与者离开香港,资金须沿原途径返回内地。
事实上,中国内地现时实施外汇管制措施,每人每年换汇上限为5万美元。但在本港置业动辄需要至少数百万港元资金,故内地居民现时较难在本港买楼。李慧琼建议的“购房资金通”,有助内地人才在港买楼的同时,亦避免资金外流的风险出现。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曾透露,截至今年6月,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合共收到50万份申请。当中,33万宗已获批,22万名人才及其家人已经来港。综合政府过往公布的数据,未来三至四年本港私楼供应量预计约有10万伙,现时每年仅能消化约1.5万至2万伙单位。若相关便利资金调配政策有机会在今年底正式出台,相信将会有超过10万个新来港家庭有意置业,对本港住宅市场带来短期提振作用,并为本港楼市打下一支“强心针”。
不过,港府在推动本港楼市买卖增加的同时,构思的政策亦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不只是一面倒将楼市供求情况打乱,而是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港楼炒风再现。
注1:本文为个人观点。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