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荒谬主义作家及TEDx讲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艺术理论及哲学系研究硕士,曾在伦敦Tate Modern及亚洲各地艺术展览展出多媒体(雕塑、装置、表演及摄影)作品,创作主题围绕于孤独与存在的命题。近期散文、小说及诗词作品散见于“*CUP”、“虚词”及“好集惯”等文学平台。
图片来源:王菀之IG@wongyuenb
摄影:Karma Cheng
王菀之与朱肇阶于“M+夜不同:夜临梦境”中,以全新编曲、灯光设计、动画及特别音效,演绎一系列与艺术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此次表演运用了不同的日常物件来配合旋律,例如〈水百合〉中的饮水机水桶,以及〈该死的快乐〉中的刀叉餐具;这些物件所发出的有趣声响,亦象征音乐源于生活的意念——每天接触的物品也能唤起一段充满回忆的旋律。
图片来源:王菀之IG@wongyuenb
摄影:Karma Cheng
除了呈现日常中所产生的惊喜,音乐亦能展现匠人所倾注的设计精神。就如在〈Rainbow Connection〉中所使用的特别订制大型拇指琴,其中的演奏仿佛重温王菀之于2011年“水·百合演唱会”时那一份温暖的小插曲与即兴的感动。在演出的后半部分,她挑选了分别以梵高、达利及草间弥生为灵感的歌曲〈画意〉、〈融了钟的时间〉及〈波点女皇〉:“我觉得很梦幻,这一些作品可以在艺术馆内表演。”作为引子的〈Gloomy Sunday〉,接着是〈突然一生人〉与〈纯情〉,再到中段的〈迷失艺术〉,整体仿佛在诉说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其中穿插着不同的情绪与困境,以及在逆境下所获得的灵感——这一切都是艺术家的人生轨迹。
图片来源:王菀之IG@wongyuenb
摄影:Karma Cheng
人在某一刻总会变得脆弱,仿佛在创作的路上只剩自己一人坚持,逐渐浮现想要放弃的念头;然而就如〈迷失艺术〉最后一段所写下的:“谁没有所失的/你要漆黑中数算着福气/你要心酸中紧记当走到最尾/那处风景最优美。”作为一位真正热爱创作的人,所需要的正是无数次实验与意想不到的惊喜;透过看似相同的日常事物,发掘全新的细节,从而改造那些原本被忽略的东西。正如歌曲的编曲过程,不断将已有的旋律重新组合,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或许是创作者最希望听到的一句话。正如朱肇阶在〈画意〉间奏中所呈现的不协和音,即使是没有规律的弹奏,也能完整地表达创作时的情绪。艺术家从日常中一些不协调的细节里,重新寻找秩序与灵感,化为绵延不绝的创作能量。
王菀之 x 朱肇阶“M+夜不同:夜临梦境”
日期:2025年10月3日
地点:九龙博物馆道38号西九文化区M+
详情:https://www.mplus.org.hk/tc/events/mplus-at-night-dreamscapes/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