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都市人为了方便所以流行外食,但又生怕不明因素的食物卫生问题,如:重金属、抗生素、色素和防腐剂等,为免影响健康,纷纷加入保健行列,一于用传统中医方法去调理身体,从而抵抗环境的侵害,Kelly便是其中一人。
Kelly问:“我从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不戒口,不知为何突然皮肤出现湿疹,经过皮肤测试检查后发现对多种食物敏感,我肯定是当今的食物质素对我造成伤害,所以自煮自食,希望减少外食带来的伤害。怎么料,湿疹依然,我相信是食物质素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我答:“理解你对现代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的担忧,中医确实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来应对食物、环境中积累的毒素(包括: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中医将其归类为“毒邪内蕴”、“药毒”、“浊毒”等范畴,认为这些外来毒素会损伤脏腑和功能,阻碍气血生成。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先了解中医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病因病机)
1.外感毒邪(外因)
饮食不洁/不节:摄取被重金属、抗生素污染的食物(如受污染的水源、土壤种植的作物、滥用抗生素的养殖禽畜)。
环境侵袭:吸入污染的空气(如工业废气、汽车废气)、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源。
药毒残留:长期或不当使用某些药物(包括部分中药矿物药如硃砂、雄黄,以及西药抗生素等),在体内蓄积。
2.脏腑功能失调(内因)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水湿停聚,湿浊内生,更容易与外来的毒素相合,形成‘湿毒’、‘浊毒’,且难以排出。
肝失疏泄:‘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促进胆汁分泌排泄(帮助消化脂肪、排毒)。肝气郁结或肝血不足,则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毒素郁滞体内;同时肝是主要的解毒器官(中医认为肝藏血,血能解毒),肝的功能下降直接影响解毒能力。
肾气亏虚:‘肾主水’,负责水液代谢和排泄(尿液是重要的排毒途径);‘肾主藏精’,肾精亏虚则全身脏腑功能衰退,包括解毒排毒功能。肾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毒素难以下行排出。
正气不足:人体本身的抗邪能力(正气)不足,无法有效抵抗和清除外邪(毒素)。
核心病机:外感毒邪(重金属、抗生素等)侵入人体,与内生之湿、浊、瘀等病理产物结合,郁积体内,阻断气机,损伤脏腑(尤其肝、脾、肾),耗伤正气。毒素长期蓄积,可导致气血运作不良、阴阳失衡,引发各种疾病。 ”
Kelly续问:“听着好像每个人的致病因子都不同,我可以怎样分辨?”
我答:“对,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来辨别不同的证型,常见的与毒素蓄积相关的证型有:
1.湿热蕴结型:
表现: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欲呕,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小便黄赤,皮肤油腻或易长疮疖,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邪与热邪(毒素郁而化热)胶结于脾胃肝胆。
2.肝郁脾虚型:
表现: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胁胀痛,疲乏无力,食欲差,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或薄腻,脉弦细。
病机: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虚湿困,毒素代谢不良。
3.脾肾阳虚型:
表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脸色苍白或晦暗,食欲不振,大便溏泄或晨起腹泻(五更泻),小便清长或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病机:脾肾阳气不足,温煦推动无力,水湿不化,寒湿内停,毒素难以温化排出。
4.肝肾阴虚型:
表现:头晕耳鸣,目干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肝肾阴精亏虚,虚火内扰,毒素蓄积进一步耗伤阴液,导致脏腑失养,排毒功能减弱。
5.痰瘀互结型(多见于慢性累积或已有明显病变):
表现:身体某处固定刺痛或包块,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皮肤干燥粗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厚腻,脉涩或弦滑。
病机:毒素阻断气血运行,导致痰湿内停、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形成较顽固的病理产物。”
Kelly问:“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中医治疗方法(排毒与调理并重)
核心原则:“给邪以出路”,在扶助正气、调理脏腑功能的基础上,运用解毒、化浊、利湿、通便、活血等方法促进毒素排出。强调个别化治疗,辨证施治。
1.针灸疗法:
作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促进脏腑功能(尤其肝、脾、肾),增强身体自身排毒能力。
常用穴位:
健脾化湿:足三里、中脘、阴陵泉、脾俞。
疏肝利胆:太冲、阳陵泉、期门、肝俞。
补肾利水:太谿、肾俞、关元、三阴交。
利湿解毒:曲池、合谷、委中(点刺放血可用于热毒炽盛)。
通利二便:天枢(通便)、水道(利尿)。”
Kelly问:“平时有什么要注意吗?”
我答:
“1.源头规避(最重要):
饮食选择:
尽量选择有机认证或来源可靠的蔬菜水果肉类。
选择深海小型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减少大型鱼,如:鲔鱼、鲨鱼汞含量一般较高。)
食用动物性食品时,避免或减少摄取内脏(肝、肾等重金属易蓄积部位)。
多样化饮食,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同一种可能污染风险高的食物。
彻底清洗蔬果,能去皮的尽量去皮。
食水安全:饮用过滤水或可靠的桶装水。旧水管可能含铅,注意更换。
环境注意:避免在污染严重区域长时间停留或活动,注意工作防护(如:有相关职业暴露)。
2.谨慎用药:
遵医嘱用药,不滥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包括保健品和中药)。告知医生你的担忧。
如需服用中药排毒调理,务必在正规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长期服用所谓‘排毒’方剂,以免损伤正气或造成其他问题(如含重金属的中药硃砂、雄黄等需严格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总结:
1.中医排毒是一个“调理+促进”的过程: 它主要透过增强身体自身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来达到目的,效果相对温和、渐进。对于急性、严重的中毒,必须立即急救和治疗。
2.个别差异显著: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以上提供的是普遍性的原则和方向,具体的体质状况、毒素累积的程度和类型、伴随疾病等都需要专业中医师面诊后,才能给出最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案和生活建议。
3.检测与监测:若怀疑自己有重金属或抗生素严重累积,或有相关症状,可以考虑专业的医学检测(如:血液、尿液、头发重金属检测)。在调理过程中,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和关注身体变化也很重要。
4.耐心与坚持:毒素的累积非一日之功,排出也需要时间。中医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
Kelly笑着点头:“长知识了!”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