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FOCUS】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算力扩军“贪吃蛇”,量子诺奖有启示
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10-08 17:15:35

   左右通吃、一脚踏两船……AI军备竞赛愈来愈像“权力的游戏”。继奥尔特曼同时下注两大死对头英伟达、AMD后,老黄亦不甘示弱,同时下注两大死对头OpenAI、xAI。不过,随着最新诺贝尔物理学奖揭盅,为未来更稳定的“量子比特(qubits)”奠定基石,会否令现时各巨头all in的算力军备竞赛,最终陷入“贪吃蛇”式悖论?


AI利益共同体左右通吃


   政客擅长的合纵连横、华尔街擅长的无本生利,获科技巨头进阶至“算力-GPU-现金流”的庞大AI利益共同体。


   就在周一(6日),9月底获英伟达承诺投资1000亿美元的OpenAI,跟英伟达的直接劲敌AMD达成战略合作,将使用AMD芯片部署高达6吉瓦的算力,刺激AMD股价单日狂飙24%,被戏称为“奥尔特曼拿老黄(Nvidia)的钱投苏妈(AMD)”。


OpenAI宣布跟英伟达的直接劲敌AMD达成战略合作。(AP)


   原本以1000亿美元投资,向OpenAI锁定10GW订单的英伟达也不甘示弱,最新据报将以20亿美元向OpenAI的劲敌xAI进行股权投资,并将自家GPU部署至马斯克的数据中心帝国Colossus2。


加大拐点提前到来可能


   英伟达、OpenAI领衔芯片、算力为核心的AI战略深度绑定,拉拢盟友颇有各怀鬼胎的意味,背后皆因“赢者通吃”的巨大诱惑。无论是xAI位于田纳西州的Colossus2,还是OpenAI的10吉瓦+6吉瓦蓝图,乃至微软最新在威斯康辛加码第二座资料中心,都意味对Blackwell、Rubin、MI450等顶尖GPU的需求势未到顶。


最新诺贝尔物理学奖揭盅,为未来更稳定的“量子比特(qubits)”奠定基石。(AP)


   不过,依赖晶圆制程、架构优化、材料创新的“三管齐下”,现实物理世界所追逐的算力升级终有极限,下一代算力格局重构直指量子计算。而继老黄将“非常有用(very useful)”的量子计算机问世时机,从“20年”改口风至“未来几年”后,最新诺贝尔物理学奖加持的量子力学宏观化,无疑加大了拐点提前到来的可能性。


GPU、QPU主混合运算


   三位诺奖得主于80年代的一系列实验证实,存在于微观世界的量子穿隧效应(Quantum tunneling effect),能够于宏观系统中呈现,且在掌心大的装置上即可观测和操控。由于其是使用超导体建构此特殊电路,相当于间接背书了目前Google所采用的依靠超导产生“量子比特(量子计算算力的关键)”的技术路线。


   Google去年底推出的量子芯片Willow拥有105个量子比特,能够在不到5分钟时间,完成现有超级计算机需要“接近永恒”才能完成的计算。相比Google,同有布局量子计算的英伟达,最新投资的量子计算新创公司PsiQuantum、Quantinuum,分别采用光子路线、离子阱路线。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3月举行首届量子日,Google并未获邀。


Google去年底推出的量子芯片Willow拥有105个量子比特。(AP)


   换言之,当巨头们如“贪吃蛇”般拼命扩张,令“蛇身”背负愈来愈多的GPU、资料中心,量子计算所预示的未来,已非算力的线性增长,而是新的范式转移。尽管GPU、QPU未来相当长时间将主宰混合运算之路,但诺奖冥冥中暗示,一盘全新的“权力的游戏”大戏正在开启。


   撰文:金子安

分享:
返回【FOCUS】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