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博客陶冬天下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通胀出意料 汇市起动荡
陶冬
作者:陶冬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09-17 21:18:29

作者介绍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美国八月份通货膨胀,犹如一声惊雷,炸在风险资产市场上空,惊醒了关于联储近期降息的梦想,股市、债市一起下挫。通胀数据出来之前,期货市场原本预计联邦利率在明年第一季度升至4%,数据出炉后,预期瞬间变成4.4%。市场意识到联储控制通胀的道路可能漫长而曲折。一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上4%,长短债收益率倒挂加剧。上周另一个大主题是汇市的动荡。资金调整对美国利率前景的判断,触发了全球其他货币的大贬值,欧元、英镑、日元纷创几十年新低,人民币离岸价对美元也一度破7。美元指数逼近110。


  超预期的通货膨胀,再加上一家物流公司盈利预警,美股爆出六月中以来最大的单周下挫,S&P500上周跌了4.8%。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一周内上涨了接近30个点,全球股市债市同告大幅下调。市场担心需求衰退,石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黄金现货价跌破1700关口。恐慌指数VIX,在上周上升了约10%。中国八月份月度经济数据较上月有改善,不过距离政府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美国八月份CPI环比上涨了0.1%,分析员预测下降0.1%。核心通胀环比上涨了0.6%,分析员预测上涨0.3%。这组数据中,看不到通胀有明显回落的迹象。尽管汽油价格下降11%,美国的通货膨胀却依然高烧不退。笔者之前的预测错了,市场上多数分析员都错了。


  食品在八月环比上涨了0.6%,美国超市物价持续高涨,也蚕食着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价格,仍在迅速攀升,餐厅价格上涨0.9%,这是本周期最快速的食品涨价。美国工资上涨速度有所回落,但是比起疫情前还是快出很多。因为需求旺盛,所以服务业有能力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租金上涨最值得关心,租金环比升0.7%,折成同比上涨6%,已经超出了雷曼危机前、房地产泡沫期时候的数据。租金在CPI中的权重很高,一般也很稳定,但是一旦上涨就不容易回落,经济学家称之为sticky price(惰性价格)。笔者相信租金上涨已经成型,通胀预期已经成型,治理惰性价格上升,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其实,美国的物价上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供应链断裂带来的供应端涨价,这部分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也是联储去年对通胀回落持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来自石油和粮食的大幅上涨,石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但是未来走势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不在货币政策的控制范围之内。第三部分来自需求增长。疫情结束带来了第一轮需求释放,工资上涨带来了第二轮需求释放,然后通胀预期催生出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升。


  对于需求引起的物价上涨,货币政策是有能力控制的,关键是联储愿意付出多少成本。市场原本希望联储超过两百点的加息,已经有效控制住物价了,但是最新数据给出了相反的结论。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常说,不惜代价控制通胀,现在看来代价恐怕很高。值得注意的是,租金、教育、医疗等一般不涨价的的项目开始大幅上涨了。这不是好兆头,因为惰性价格的控制更复杂,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对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首先,联储加息不再预设目标,一切根据数据和经济形势行事。八月份的通胀数据意味着更多更久的加息动作。笔者预计九月FOMC会议加息75点,十一月和十二月各加息50点,明年二月再加25点。与之前的预测相比,笔者将12月的加息幅度从25点上调到50点。联邦利率达到4.25-4.50%之后,笔者估计联储会停下来观察,不过暂停之后会不会再加息,则视乎惰性通胀的走向。2023年降息的机会不大。降息的前提,是就业市场明显地、持续地回落到可持续的水平,联储在政治上已经有交代了。


  本周召开的FOMC会议上,对于市场判断未来利率走势十分重要。市场目前认为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加息100点,但是笔者看75点。不过这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明年的利率政策走势,中期选举之后还需要加多少息,也许更重要。在这次会议上,应该关注FOMC的点阵图和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的阐述。笔者认为,联储在新的点阵图里可能提出明年多次加息的暗示。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则估计会重申不惜代价抗击通胀的坚定决心,态度比较强硬。


  美元指数DXY在上周一度突破110心理关口,创下20年来的新高。欧洲央行在上周出人意料地大码加息75点,也只让美元牛短暂地停了一停,接下来再次冲高。


  诱发美元今年大幅升值的第一个原因是能源价格的暴涨。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暴涨,令德国日本等工业大国突然出现了贸易赤字。这些制造业大国经常性地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但是油价高腾将它们扭转为逆差。美国是少数发达国家可以能源自给自足的,所以能源价格高,对CPI有冲击,但是对经常项目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美国联储大幅调高政策利率,使得美元区债券的收益率更有吸引力,诱使欧洲和亚洲的长期债券投资者重新审视美国无风险资产。今年年初,美国两年期国债利率是0.76%,现在已经升到3.85%。同期德国两年期则由0.62%升到1.50%,两者之间的收益率之差从14点扩大到了223点。美债与日债之间的差距更大。无风险资产之间的利差,往往是资金流向的风向标。


  人民币、韩国圜、新台币、新加坡元、泰国铢、马来西亚林吉特等东亚、东南亚货币也出现了明显的贬值,甚至令人回想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候的情景。美元大涨时候,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都难逃贬值命运,不过亚洲新兴国家爆发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亚洲国家的外债杠杆比当年小了很多,汇率形成机制比当年灵活许多,外汇储备大了很多。


  香港的联系汇率受到压力。笔者相信联系汇率被取消的机会看来不大。中资银行现在占到港币拆借市场的重头,一旦港币受到冲击,不排除中资银行拒绝提供港币流动性,这对杠杆沽空港币的投机客来讲,风险大了很多。当年投机客沽空港股,然后通过冲击港币来迫使利率大幅上调,钱主要从沽空港股赚来。经过机制上的调整,笔者认为重复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高。


  德国最著名的智库IFO几天前将德国2023年GDP增长从3.7%下调到-0.3%。原先的3.7%预测,是六月份作出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可以看出人们对德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发生了多大的改变。IFO戏剧性下调增长预测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暴涨令消费者信心受损。


  俄罗斯暂停了北溪一号的天然气供应,作为对西方国家执行对俄石油出口制裁和限价的反击。夏季是天然气消费的淡季,德国能源公司利用这段时间补充库存。德国政府数据显示目前的天然气库存已经上升到89%了,不过因为俄罗斯彻底“断气”了,德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在提取库存了,冬季的能源压力很高。


  德国能源部长宣称德国有足够的能源来满足基本需求,不过这句话的意思是,企业的供气受到数量限制,优先供应家庭用气。而家庭、学校、商场的空调温度、淋浴水温都做了调整。不少能源大户重化工厂,正在进行年度检修,但是如果俄罗斯输气不能很快恢复,工业生产必然会受到重大冲击。


  本周的市场焦点是FOMC会议,预计加息75点,看点是点阵图和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如何谈论明年的加息路径,估计立场偏鹰。点阵图不排除指引明年多次加息,鲍威尔便可能重复在Jackson Hole的语调。英格兰银行在女王葬礼后也开会,预计加息75点,看点是特拉斯的能源补贴计划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可以舒缓英国的衰退风险,但是对债市不利。日本银行也开会,不过预期不作政策动作。看点是对日元汇率的评论。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分享:
返回陶冬天下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